第三节 气候与人类活动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 结合实例,说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 运用相关图文材料,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1. 重点: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 难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任务一 结合实例,说明气候对人们生产的影响。(见教材73~76页) 活动一 结合实例,说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材料 农作物的分布和气候密切相关,下面是几种农作物习性卡和中国农作物熟制分布图。 问题1:结合习性卡,为不同农作物选择合适的气候类型。 问题2:据图说明字母所在地区的农业耕作制度。 活动二 结合实例,说明气候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材料 2022年,我国太阳能发电量占全球电力的4.5%。中国是世界太阳能发电量最大的国家,太阳能发电量占中国总发电量的4.7%。 问题1:结合教材内容,说明气候对工业的影响。 问题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光能、热量、水分和风能等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多。说明气候对这些资源分布的影响。 【归纳】气候对农业影响最大,主要影响农作物的类型、分布和熟制,因此在发展农业的时候,要因地制宜,把农作物布局在最适合生长的气候区。 任务二 结合实例,说明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见教材76~78页) 材料 生活在热带沙漠气候区的沙特阿拉伯人与生活在寒带苔原气候区的因纽特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问题1:填写下表,了解沙特阿拉伯人和因纽特人的生活差异。 项目 沙特阿拉伯人 因纽特人 衣 沙特阿拉伯人身着长袍、头戴 ,以遮挡 与风沙 因纽特人使用动物的 制作衣服,以抵御 食 沙特阿拉伯气候极其干旱,很多植物不易存活,但枣椰树耐旱、耐热,能够适应这里的气候。 是沙特阿拉伯人重要的食物之一 因纽特人生活的地区气候严寒,农作物无法生长。他们主要依靠捕 和狩猎为生 住 沙特阿拉伯人的传统民居屋顶多为 顶,反映了当地降水 的特点;墙体厚实,有利于隔 ;窗户较小,可以抵御烈日和风沙的侵袭 因纽特人外出狩猎时会搭建冰屋避寒。 冰屋低矮,无窗户, 效果好 行 耐炎热、耐干渴、耐饥饿,是沙特阿拉伯人重要的传统交通工具 因纽特人的传统交通工具是犬拉的 和兽皮船 问题2:结合教材和所学内容,说明气候异常可能带来的自然灾害。 【归纳】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民居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建筑特点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气候严寒 用冰块构筑房屋,低矮无窗,保温效果好 内蒙古草原地区的蒙古包 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便于搭建、拆迁和搬运 北非传统民居碉堡屋 终年炎热干燥,多风沙 墙厚、窗小,隔热性能好 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竹楼 终年高温、潮湿 就地取材,通风散热 任务三 运用相关图文材料,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见教材78~79页) 材料 碳达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后,经历平台期并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这意味着到那时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顶峰,并开始逐渐减少。 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简单来说,就是产生的碳量通过某些方式来削减或者消除这些碳量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相对零排放。中国的目标是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问题1:结合教材分析,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问题2:结合教材和材料,说明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我国的应对方案。 问题3:结合教材内容,说明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归纳】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指的是减少对环境和气候带来不良影响的生活方式,核心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它意味着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