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47033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2《文言文二则》第1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学习单+作业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71次 大小:177437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统编,学习,教学设计,课件,1课时,文言文二则
    (课件网) 22.文言文二则 第一课时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 上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既记载了文人雅士的高尚言行,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篇富有哲理的文言文,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和情操吧! 新课导入 高山流水遇知音 初读课文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锺 哉 巍 汤 zhōnɡ zāi wēi shānɡ xián 弦 shǎo wèi “哉”是半包围结构,要写好关键部件“戈”,保证字的重心稳定。“戈”字的后两笔要注意先“撇”后“点”。 “巍”是上下结构,要注意写好“禾”的点和“女”的撇点。 zāi wēi xián 结合注释,再读课文,试着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伯牙鼓琴 弹。 像大山一样高峻。巍巍,高大的样子。若,像。 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好啊。 心志,情志。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一会儿,不久。 【译文】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想着高山时弹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高山。”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找出相关句子并翻译。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总起句:总写伯牙善于弹琴,锺子期善于倾听,为他们成为知音埋下伏笔。 品读课文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伯牙想着高山时弹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高山。” 联系生活经验,联想“太山”“流水”的画面。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 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锺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锺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 思考:读了锺子期的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高山流水遇知音 人们用“高山流水”来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知音”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思考:“高山流水”便是出自《伯牙鼓琴》这个故事,你知道这个成语的含义吗? 学而时习之 伯牙鼓琴,志在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志在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 明月 皎皎兮若秋月 清风 徐徐兮若春风 徐徐清风 皎皎明月 滚滚波涛 淙淙流水 绵绵春雨 萋萋芳草 伯牙和子期多么想像这高山流水一样相依相伴呀,然而不幸的是,子期死了,于是,伯牙做了什么?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因为伯牙与锺子期互为知音,只有锺子期真正懂得伯牙的琴声。锺子期死了,伯牙失去了知音,他悲痛欲绝,因此孤独而决绝地“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示对锺子期的怀念。 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你能想到伯牙摔琴时的心情吗?如果当时你在现场,你会对伯牙说些什么? 各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