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何处是归途? 当《短歌行》遇上《归园田居(其一)》 [导入] 《说文解字》:“归,女嫁也” 归的本义: 女子出嫁。 引申义: ①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 ②归家。 ③归还。 ④归依,归顺。 ⑤趋向。 ⑥集中,聚集。 ⑦最终结局。 目 录 第一部分 心灵的不同选择 第二部分 跨越时空的诗歌对话 第三部分 艺术手法分析 第四部分 文言知识积累 壹 文言知识积累 通假字 古今 异义 词类 活用 契阔谈讌 (同“宴”) 但为君故(古义:只是。 今义:连词,但是) 明明如月(古义:明亮的样子。今义:副词,表示显然如此。) 依依墟里烟(古义:隐约的样子或“轻柔的样子”。今义:留恋,不忍离开。) 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方) 鼓瑟吹笙(名词作动词,弹奏) 去日苦多(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顺) 榆柳荫后檐(名词作动词,遮蔽) 守拙归园田(形容词作名词,愚拙的本性) 壹 贰 误落(省略介词“于”)尘网中 开荒(省略介词“于”)南野际 狗吠(省略介词“于”)深巷中 鸡鸣(省略介词“于”)桑树颠 何以解忧(宾语前置,以何解忧) 狗吠深巷中(状语后置,狗于深巷中吠) 鸡鸣桑树颠(状语后置,鸡于桑树颠鸣) 特殊句式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歌行体,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分为长歌行与短歌行,“行”是乐曲的意思。因汉魏以前的乐府诗题为“歌”和“行”的颇多而得名,其章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亦称古诗、古风。 补充乐府的别称:歌、行、吟、引、曲、谣、辞等。 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长歌已激烈”),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短歌微吟不能长”) 文体知识 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建安文学成就最突出的是诗歌方面。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càn)、徐干、阮瑀(yǔ)、应玚(yáng)、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曹操的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两类 ①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而李白、白居易、辛弃疾、苏轼等大诗人,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田园诗 TIANYUANSHI 贰 曹操与陶渊明在相似的背景下,何以做出两种完全不同的选择? 1.《短歌行》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他亲率83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结果他在赤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杀得大败而归。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