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生物与环境 专题复习 <专题七> 高考生物 焦聚高考 1.种群与群落 2.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2024天津卷)(2024浙江卷) (2024海南卷)(2024山东卷) (2024福建卷)(2024贵州卷) (2024甘肃卷)(2024广东卷) (2024河北卷)(2024湖南卷) (2024海南卷)(2024浙江卷) (2023河北卷) 考点 高考考情具体分析 内容索引 考点一 种群与群落 考点二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知识导图 种群 种 群 的 数 量 特 征 种群密度 (最基本)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调查 方法 逐个计数 估算法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黑光灯诱捕法 抽样检查 直接决定 种群密度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 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知识导图 种群 稳定 种 群 数 量 的 变化 增长 波动 下降 模型 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态危机的原因 K/2、K值的应用 联系 “J”形曲线(理想状态) “S”形曲线(自然环境) 知识导图 种群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非生物因素(大部分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生物因素(大部分 为密度制约因素) 研究意义 阳光、温度、水等 种内 种间 濒危物 种保护 资源开 发利用 农林害虫防治 知识导图 群落 种群 群落的结构 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 空间结构 季节性 生态位 (分层)垂直结构 种间关系(捕食、种间竞争、寄生、互利共生、原始合作等) (镶嵌)水平结构 所有种群 知识导图 群落 种群 群落的演替 所有种群 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演替的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并不是所有群落都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 知识导图 群落 种群 群落的主要类型 所有种群 荒漠生物群落 草原生物群落 森林生物群落 一、种群与群落 1、种群的数量特征 (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逐个计数法 适用范围 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估算法 黑光灯诱捕法 样方法 标记重捕法 适用范围 有趋光性的昆虫 适用范围 植物或昆虫卵及一些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蚜虫、跳蝻) 适用范围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其他方法 航拍法、红外触发相机、粪便、声音等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一、种群与群落 ①样方法 适用条件 误差归纳 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跳蝻、蚜虫、昆虫卵) 未找到“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导致数量“过密”或“过稀 未做到 “随机取样” 样方边线上的个体未做到“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而是 全部统计 未对“多个”样方取平均值 2 4 1 3 取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 调查群体为非长条形 等距取样法 调查群体为长条形 一般草本植物样方的大小以 1 的正方形为宜,可根据调查对象进行调整如灌木为16 ,乔木为 100 误差 一、种群与群落 ②标志重捕法 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N:种群数量 M:第一次捕获M只并标记 n:第二次捕获n只并标记 调查期间,若调查区域有较多个体出生、死亡迁入或迁出,则会导致估算出现较大错误 第二次被标记的m偏小: 标记物脱落; 被标记个体的被捕机会降低; 标记物导致被标记个体易于被天敌发现; 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捕获 第二次被标记的m偏大: 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被捕获; 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捕获 N 适用条件 误差分析 一、种群与群落 2、种群的数量变化 (2)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老年个体数 成年个体数 幼年个体数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年龄结构 出生率 迁入率 种群数量 (种群密度) 决定 + + 死亡率 迁出率 决定 - - 性别比例 影响 注:“+”“_”分别表示增加、减少; “ ”“ ”分别表示直接作用、间接作用。 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