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王戎不取道旁李 第二课时 课文主要讲了 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出门玩儿,看见道旁的李树 ,别的小朋友都 ,只有王戎 。别人问他原因,他说: 。摘下来尝一尝, 。 复习回顾 王戎 果实累累 争着跑过去摘李子 不动 李树长在路边还有 这么多果子,这一定是苦味的李子 的确如此 学习任务五 领悟道理 学习人物优秀品质 朗读课文,想一想王戎判断李子苦的根据是什么? 你觉得王戎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问题引路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李子树长在路边无人看管。如果结的是甜李,李子一定早被摘光了。但树上的李子多得压弯了树枝,也没有人采摘,所以能够推测出:这一定是苦李。 为什么这样说?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原因 取之,信然。 结果 这么多孩子,为什么只有王戎知道“此必苦李”? 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进行推理判断。 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对王戎说什么? 王戎,你小小年纪竟如此聪明,真是太佩服你了。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学习他的这种品质。 王戎,你真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 学习任务六 拓展延伸 尝试背诵课文 古代像司马光、王戎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我们多阅读这样的故事,既拓宽我们的视野,也可以增长我们的聪明才智。 拓展延伸 曹冲称象 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文彦博灌水取球 文彦博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他自小聪明过人。 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草地上踢球,一不小心,球掉进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去。小朋友尝试伸手进树洞取球,可是树洞太深,怎么也摸不到底。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都想不出办法来。他叫小朋友帮忙提来几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树洞里灌,不一会,水就把树洞给灌满了。皮球也浮上来了! 诸葛亮的故事 诸葛亮小时候曾拜水镜先生为师。有一天,水镜先生对学生说:“从现在起到午时三刻,谁能得到我的允许走出水镜庄,谁就可以出师。” 别的同学使尽办法,都未能说服老师让他们离开。诸葛亮走到老师面前说:“你故意出难题害我们,我不当你的学生了,快把三年来的学费还给我!”老师见诸葛亮如此无礼放肆,十分生气,马上命人把他赶出水镜庄。 诸葛亮一出庄子便大笑起来,他跑回学堂,跪在老师面前说:“我刚才是为了走出庄子,才出言不逊的,请老师罚我吧。”老师这才恍然大悟,马上转怒为笑,让他出师了。 诸葛亮长大后更成为著名的谋略家。 陈元方的故事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正午过了太丘的朋友没来,陈太丘不再等候便离开了。陈太丘走后,那位朋友才来。 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才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答道:“等了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发怒骂道:“这简直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答道:“您跟我父亲约好 正午。正午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