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50113

【高效课堂】第六单元 整本书阅读《西游记》 课件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676142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效,课堂,第六,单元,本书,阅读
  • cover
(课件网) 《西游记》 歌曲《敢问路在何方》 素养目标 感受作品呈现出的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领悟想象的本质,提高自己的想象能力。 01 综合运用精读与跳读的阅读方法,梳理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解释他们在作品中的意义。 02 正确理解和把握《西游记》的基本主题与精神内涵,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初步形成从不同角度研读作品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 03 名著溯源 唐代高僧玄奘,生于602年,卒于664年,他孤身一人西行五万里,历时19年,前往天竺求取佛经,展现了坚定的信念与勇气。 玄奘生平 玄奘归国后口述《大唐西域记》,由弟子辩机编撰,详细记载了西域至印度的风土人情、地理历史,为后世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大唐西域记》 玄奘的西行之旅不仅是个人的修行,更是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为《西游记》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历史意义 玄奘取经的真实历史 从史实到小说的演变 唐代:历史事件 宋元:民间说书 01 02 元代:杂剧表演 明代:话本小说 03 04 唐代,玄奘西行取经的真实事件被记录在《大唐西域记》中,为后续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宋元时期,民间说书人将玄奘的故事进行改编,出现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其中猴行者形象开始出现。 元代,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进一步丰富了故事内容,角色形象逐渐丰满。 明代,吴承恩在前人基础上创作了百回本《西游记》,成为经典。 知识补充 【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一生科举失意,中年才补得岁贡生。 【创作背景】吴承恩自幼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加深了他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写成了《西游记》。 明代中叶社会三面镜 思想盛行 心学盛行,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孙悟空的修行理念相呼应,体现了时代的思想特征。 文化融合 三教合一思潮影响下,小说中佛道神仙体系交织,儒家忠孝观念并存,展现了明代的文化多元性。 政治昏庸 嘉靖帝沉迷道教,官场腐败,小说中对玉帝的昏聩、天庭的官僚主义进行了讽刺,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内容概览 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各路神佛妖魔在天上地下、龙宫冥府、山林湖海,尽情地施展各自神通,如孙悟空就有七十二变、火眼金睛、筋斗云等超凡能力,其他神妖如猪八戒、二郎神、红孩儿等也都各有所长,读来令人兴趣盎然,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西 游 记 第一至七回 以孙悟空为中心,讲述其从仙石迸猴到大闹天宫,奠定了全书的浪漫主义基调。 第八至十二回 以唐僧为中心,交代取经的背景和必要性,将故事引向主线。 第十三至一百回 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过渡:取经的缘起 正篇:取经的征程与修行 序幕:英雄的诞生与反抗 八十一难并非简单的81个故事,而是由41个左右的小故事单元组成,每个小故事可能包含若干难。 难的构成 太平遇难、求救斗法、化解归途的循环模式,展现了长篇小说的结构技巧。 叙事模式 八十一难叙事密码 佛道神仙考验 约占15%,如四圣试禅心等,体现了对修行者的考验。 野生妖魔 约占25%,如白骨精等,展现了纯粹的恶与欲望。 神仙坐骑、童子、宠物下界 约占50%,如太上老君的青牛等,反映了社会现实的影射。 自然险阻与人间国度 约占10%,如火焰山等,体现了取经路上的自然与社会挑战。 妖魔来源分类学 《西游记》取经路线图 阅读规划 精读略读与跳读 做好规划好阅读 阅读《西游记》,可以把精读和跳读结合起来。 精读时,要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