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53787

1.6反冲现象 火箭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11-20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4501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期,必修,选择性,人教,物理,反冲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反冲现象 火箭 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物理观念:理解反冲现象的本质是系统动量守恒的具体体现,明确反冲运动的特点及适用条件;掌握火箭的工作原理,建立“燃气喷射—动量变化—火箭推进”的因果联系,形成清晰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2.科学探究:通过设计反冲运动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反冲运动的差异,分析实验数据并归纳反冲运动的规律;经历“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操作—总结结论”的探究过程,提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科学思维:运用动量守恒定律推导反冲运动的速度公式,能结合实际情境分析反冲现象中的动量变化与能量转化;通过对火箭发射过程的动态分析,培养模型建构、逻辑推理和动态思维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感受反冲原理在航天科技中的核心价值;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反冲现象的本质及动量守恒规律的应用;反冲运动速度的计算方法;火箭的工作原理及推进剂喷射与火箭速度变化的关系。 2.教学难点:反冲运动中“变质量系统”的模型建构(如火箭发射过程中质量随燃料燃烧减小);相对速度问题在反冲运动中的处理;反冲现象中动量守恒与能量转化的关联分析。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共鸣 多维情境呈现: ① 科技情境:播放“长征五号火箭发射”“神舟飞船返回舱分离”的精彩视频,聚焦火箭尾部喷射燃气的壮观场景; ② 生活情境:展示“节日烟花升空”“喷水枪喷水时枪身后———“气垫船航行”的图片,演示“气球充气后释放,气球向反方向飞行”的简易实验。 问题链驱动:“火箭没有‘车轮’,为何能挣脱地面束缚飞向太空?气球释放后为何会向与喷气相反的方向运动?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物理特征?” 旧知衔接:回顾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系统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时,总动量保持不变”,引导学生思考:“在火箭发射、气球喷气等现象中,系统(火箭与燃气、气球与内部气体)的受力情况如何?动量是否守恒?”从而自然导入本节课主题———反冲现象与火箭。 (二)实验探究,解构原理 实验一:定性观察———反冲运动的特点 (1)实验器材:充气气球、细线、支架、不同质量的小物块、气垫导轨、带喷气装置的滑块(可释放压缩空气)。 (2)实验操作: ① 气球实验:将充气气球固定在支架上,松开气球口,观察气球的运动方向与喷气方向的关系;改变气球充气量(即内部气体质量),重复实验,观察运动快慢的变化; ② 滑块实验:在气垫导轨上放置带喷气装置的滑块,释放压缩空气,观察滑块的运动方向与喷气方向的关系;在滑块上增加不同质量的物块,保持喷气量相同,观察滑块运动速度的变化。 (3)现象总结:引导学生归纳——— 反冲运动的方向: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喷出部分的运动方向相反;② 影响反冲速度的因素:喷出部分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反冲速度越大;物体自身质量越大,反冲速度越小。 实验二:定量分析———反冲运动的动量守恒 (1)实验器材:气垫导轨、两个质量可测量的滑块A、B(A上安装微型储气罐和喷气阀,B上安装遮光片)、光电计时器、天平、刻度尺。 (2)实验设计:将滑块A和B放在气垫导轨上,A的喷气阀对准B,确保喷气时A、B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气垫导轨消除摩擦)。 (3)实验步骤: ① 测量滑块A(含储气罐)的质量m 、滑块B的质量m ,记录遮光片宽度d; ② 打开A的喷气阀,A喷出气体推动B运动,通过光电计时器记录B通过遮光片的时间t ,计算B的速度v = d/t ;同时记录A的反冲速度v (通过光电计时器测量A的遮光片运动时间t ,v = d/t ); ③ 改变A的储气罐压力(改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