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54247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同步课件 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单 分层练习 课文朗读

日期:2025-11-1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124937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统编,教学设计,课文,练习,分层,任务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七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认写“螺、蝌”等8个字,能说出这些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 3.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重难点 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认写“螺、蝌”等8个字,能说出这些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激趣导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本学期你摘抄了哪些好词好句?谁愿意与同学们分享? 2.学生交流摘抄的好词好句。 3.提问:摘抄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它能增加语言积累,提高语感,你是如何摘抄的呢?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你摘抄的方法和技巧?(生自由发言,师相机出示课本中学习伙伴的摘抄心得) 4.引导学生将这几句话和自己交流的内容进行对比,梳理摘抄的基本方法。 (预设:摘抄好词佳句,归类摘抄,摘抄时写下感受,把特别喜欢的语句背下来,摘抄时注明出处。)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识字加油站”中6个词语对应事物的图片)指名说出名称。 2.(出示第一组词语)指名读“田螺、蝌蚪、螃蟹”,齐读加点字“螺、蝌、蚪、螃、蟹”。 3.从读音和偏旁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的共同特点。 4.(出示第二行词语:鲤鱼、鲫鱼、鲨鱼)迁移第一组词语的学习方法教学第二行词语。 5.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小结:教材中加点的字都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分别表示事物的类别和读音。这样的字叫作形声字。(板书:形声字) 6.利用形声字结构特点认写汉字。(教师板书“声旁表音,形旁表义”;课件出示识字游戏巩固识记) 三、词句段运用 1.故事激趣:“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讲故事……”引导学生接着往下讲。 2.出示第一个例句,提醒注意加点的词语,引导发现“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特点。 3.出示第二个例句,引导想象:月夜下的小桥流水多么美啊,弯弯的小桥旁边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4.小组内交流,补充句子;引导学生把原句和补充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感受这种表达方式的趣味性。 5.教师播放歌曲《弯弯的月亮》,让学生感受语言与音乐融合的优美的意境。 四、 想象画面,聆听《采莲曲》 1.激趣: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采莲曲》,跟随诗人王昌龄的脚步,去寻觅采莲女。(展示插图,播放音频) 2.朗读古诗,感受唐代采莲女的生活。(自由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3.思考:诗人有没有写采莲女的容貌?(没有)你是从哪两句诗知道的?(生答,课件出示后两句诗) 4.原来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们结合诗句,再来思考:为什么诗人“看不见”采莲女呢? 5.师生问答:采莲女碧绿的罗裙与盛夏的荷叶巧妙地融为一体,难怪诗人感慨———(荷叶罗裙一色裁)。出水的荷花像采莲女的脸庞一样娇嫩,这正是———(芙蓉向脸两边开)。采莲女掩映于荷花、荷叶之中———(乱入池中看不见)。听见远处悠扬的小调儿,才知池中有人,这正是———(闻歌始觉有人来)。 6.诗人王昌龄用他清新的笔触,勾勒出一池的荷花,而采莲女的美在我们的想象中变得立体形象。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画面。(生齐读) 7.同学们,你们听,她的歌声多么动听,我们跟着她一起唱好不好?(播放音频,尝试背诵)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摘抄的基本方法 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 撇捺 《采莲曲》 王昌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