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54933

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6.2 碳的氧化物 题型专练(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5-11-19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2次 大小:45238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初中,原卷版,专练,题型,氧化物,化学
    6.2 碳的氧化物 【题型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 【题型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4 【题型3】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5 【题型4】二氧化碳的用途 8 【题型5】自然界的碳循环 11 【题型6】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4 【题型7】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17 【题型8】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20 【题型9】一氧化碳的毒性与危害 22 【题型10】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24 【题型11】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质的比较 26 【题型12】碳三角及其转化关系 28 【题型13】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题 31 【题型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典型例题】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难溶于水 B.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比空气的密度小 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 【举一反三1】教材中的某实验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目的是(  ) A.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B.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C.探究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D.探究水的组成 【举一反三2】如图1装置是某化学实验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研究25 ℃时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性。先打开止水夹,向3个充满二氧化碳的100 mL烧瓶中分别注入20 mL、40 mL、60 mL蒸馏水,再关闭止水夹,振荡前后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①中ab段对应的操作是迅速注入蒸馏水 B.曲线①中cd段对应的操作可能进行了振荡 C.曲线③对应的实验是注入20 mL蒸馏水 D.实验说明:该条件下1体积水最多吸收1体积二氧化碳 【举一反三3】如图,杠杆已调至平衡。向集气瓶内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稍后再倒入Ca(OH)2溶液(液面不接触乒乓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入CO2气体后,左端乒乓球下降 B.整个过程中乒乓球位置始终没有变化 C.倒入足量Ca(OH)2溶液后,杠杆逐渐恢复原状 D.其他条件不变,将CO2换成H2会产生同样现象 【举一反三4】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7 体积二氧化碳。如图甲所示,用烧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连接压强传感器和一只装有20 mL蒸馏水的注射器,迅速将注射器里的蒸馏水全部压入烧瓶中,测得压强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 (1)请写出BC段压强增大的原因: 。 (2)CD段压强减小的原因是 。 (3)D点压强大于B点,说明实验后容器内压强略大于实验前容器内的压强,对此你如何理解 【举一反三5】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7体积二氧化碳。如图甲所示,用烧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连接压强传感器和一只装有20mL蒸馏水的注射器,迅速将注射器里的蒸馏水全部压入烧瓶中,测得压强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 (1)BC段压强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2)CD段压强缓慢减小,之后进行了什么操作后,看到DE段压强明显减小? (3)最终F点压强大于B点,请解释原因。 【题型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典型例题】某同学用如图实验进行研究CO2的性质(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性溶液变红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到试纸③比试纸①先变红,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B.通过试纸②和试纸③现象不同,说明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C.实验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过程中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说明CO2是一种酸 【举一反三1】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出现层薄膜;②鸡蛋壳浸到食醋中变软;③为了使石灰桨刷过的墙壁快点晾干,在室内生起一盆炭火开始时墙壁潮湿;④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溶液变红。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现象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举一反三2】禹王洞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是一座奇妙的石灰岩溶洞,被誉为“华北第一溶洞”。自然界中,溶有二氧化碳的地下水和溶有二氧化碳的雨水对石灰岩长期侵蚀逐渐形成了溶洞。下列正确的是(  ) A.溶洞中的泉水是软水 B.进入溶洞前需做灯火试验 C.溶洞的形成只涉及物理变化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