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问题分析,理解速度含义,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学习过程,通过问题驱动、全班交流来理解速度的单位和意义。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模型思想,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建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数学关系模型,解决实际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概念的现实意义,并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问题在哪里呢?问题在屏幕上,老师听说了咱们班的孩子,不仅会观察分析思考问题,而且心地特别善良,可以帮助别人。问题来了,三个小动物(松鼠、猴子、兔子)在干什么啊?(竞走比赛)竞走比赛成绩如下,快速看一下信息。 时间/分 路程/米 松鼠 4 280 猴子 4 240 小兔 3 240 教师:那问题来了,三只小动物两两相比,谁走得快呢?(副板板书:比快慢) 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相同条件比快慢 预设1:观察松鼠和猴子,他们都跑了4分钟,可以看距离,谁跑得多谁就快? 追问:什么一样(时间),时间一样比什么(路程、距离) 教师:都表示走了多长,是个长度,很显然,松鼠和猴子相比,谁快?(松鼠) 主板板贴:时间相同比路程,路程长,跑得快。 预设2:观察猴子和小兔,他们都跑了240米,可以看时间,谁用得时间少谁快? 追问:什么一样(路程),路程一样比什么(时间)猴子和小兔相比,谁快?(小兔) 教师:这个时候我们要反着思考了,谁用得时间少谁快了。 主板板贴:路程相同比时间,时间短,跑得快。 不同条件比快慢 教师:同学们,谁和谁还没比呢?(松鼠和小兔)怎么比呢?你发现什么? 预设:他俩跑的时间不一样,路程也不一样。 教师:这两个小动物相比,谁更快一点呢?这是老师向你们请教的问题,这个问题跟前俩个比,稍微有点难,但也难不倒你们,需要我们一起探究一下,一起读探究提示:1、独立想,怎样比较呢?2、自己算。为何这样算?3、 互相说,与同桌交流。 预设1:小松鼠走了280米,用了4分,我就用除法,一分钟走了70米。小兔子走了240米,3分钟,用除法,一分钟走80米。所以小兔子快。(学生:松鼠280÷4=70米;小兔240÷3=80米) 教师引导学生提问:我说的对吗?听得懂吗?还有问题吗?(预设:没有) 教师:同学们,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学习当中,没有新的问题提出,所有的学习都终止了。(学生向小老师提问) 教师:我还有个问题。280米是路程,是个长度,4分钟是时间,路程怎么能去除以时间了呢?这背后的道理是什么?这是为什么? 预设:小松鼠4分钟一共竞走了280米,280米÷4分钟,就是每分钟走的路程。我这样的说法对吗?有问题吗?(没有) 教师:谁能上来重复他的话?为什么路程可以除以时间?(你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其中的道理)(学生说) 教师:这两个同学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老师为了让大家看明白,做了课件。(课件显示)280米是几分钟走的?(4分钟),是从起点到终点。4分钟有几个1分钟?(4个),4分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4份),相应的280米,也应该被平均分成几份?(4份),对呀,所以上面的280米也应该被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多少?(70),这个70米对应下面的几分钟?(1分钟)同学们把手拿出来,左手为上,右手为下,走一个70米,需要几分钟?再走一个70米,又要几分钟?再走70米,又要几分钟?,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个70 米和一分钟是怎样的?(相对应的) 教师:路程和时间是相对应的。刚刚小朋友用的280÷4=70,这个70不仅表示70米,它还表示这个70米是几分钟走的?所以它的单位名称,不仅要写出他走了多少米,还要写出1分钟走的,所以这个单位名称怎么写?(70米每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