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课内容 温度 上课班级 四(2)班 教学目标: 1、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重点: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地读写。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调查气温的活动过程,从中积累感性认识,并通过讨论、交流,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一、导入课题。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全国各大城市的温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温度”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引入负数。 师:谁能说一说你的调查方法与调查结果? (指名汇报调查结果。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调查方法和结果:) 生1:我晚上看了天气预报,并记录了北京的最高温度是5℃,最低的温度是零下2℃。 生2:我看报纸,发现哈尔滨的最高温度是零上3℃,最低温度是零下12℃,我还发现零下12度写成—12℃。 生3:我上网查询,发现青岛的最高温度是6℃,最低温度是0℃。 …… 师: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了调查,并记录了一些城市的温度。刚才小林发现零下12℃写成—12℃。谁还有类似的发现? (学生自由发言,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 师:谁能说一说—12℃代表什么意思? 教师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 —12℃表示零下12度,或者表示比0度还低12度。 师:你们回答的很好,—12℃是一个负数,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生活中的负数,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 2、认识负数的读写法。 (1) 举例说明。 师:谁能说一说—2℃表示什么?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2℃表示零下2度,即比0度还要低2度。 教师说明—2℃的写法:零下2度比0度还要低2度,可以用—2℃表示(教师边说明边板书—2℃),让学生在课练本上写一遍 学生学完后,教师进一步说明—2℃的读法:—2℃读作零下2摄氏度,或者负2摄氏度(让学生自己读两遍) (2)练习 让学生写出一个用负数表示的温度,并说一说这个负数表示的意义,再读一读。同桌互相说、读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试一试 指导学生完成第84页的“试一试”。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插图,请会看温度计的同学介绍怎样从温度计上看温度,(不完整的地方,教师予以补充)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表示0℃的刻度线,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零度以下的温度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同时让学生明确:本题的每个插图中“℃”这一竖列的数表示的是摄氏气温,“°F”这一竖列的数表示的是华氏气温。接着让学生独立完成本题,组织学生进行核对。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2题。 1、第1题 比较温度的高低可以从零上的温度开始,逐步过度到零下温度的比较。例如:2℃与5℃的比较,1℃与0℃的比较,0℃与零下2℃的比较,零下2℃与零下5℃的比较等。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2、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 本题答案如下: (1)上海与天津,上海的温度高。即:5℃>—2℃ (2)天津与青岛,青岛的温度高。即:0℃>—2℃ (3)长春与天津,长春的温度低。即:—8℃<—2℃ (4)5℃>0℃>—2℃>—8℃ 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每小题是怎么比较的。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优点或建议 学习素材来自于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引出问题,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总评: 当学生第一次接触负数,要建立负数的概念不太容易,但负数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那么遥远与陌生。所有的学生都收看或收听过天气预报,对零下温度也有一定的认识,但这样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生活化的基础之上。生活化并非数学化,因此,这节课就是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将生活化常识转变为数学化知识。在这一进程中,学生学习难免会遇到困难,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搭建阶梯。 在设计时我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每天都接触的温度这一主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