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逐字稿 课程导入 【老师】同学们好,大家都看过魔术表演吧,魔术对于我们来说神秘又好奇。今天老师把魔术搬进课堂,我们通过魔术揭秘:隔空爆破气球,来学习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一框题。主要分为三个环节:魔术表演、魔术揭秘、科学原理。 【老师】有魔术师说他可以用意念爆破气球,同学们,你们相信吗?有同学不相信,好的,那我们那看到这个视频。大家睁大眼睛仔细看啦! 【老师】魔术表演结束啦,现在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从这个魔术中你看到了什么?第二,隔空爆破气球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思考一下,然后请同学来分享自己的想法。 (一分钟后) 【老师】哪位同学先来分享一下? 【学生1】老师,我看到了魔术师隔空把气球打破了,感觉特别神奇。我猜测原理可能是针掉落扎破了气球。 【老师】你的观察很仔细,猜测也很有想法。还有其他同学有不同的看法吗? 【学生2】我觉得可能是激光照射导致气球爆破,或者是橘子皮水弄破了气球。 【老师】大家的想法都很有创意,这些猜测其实就涉及到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认识的相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魔术师隔空打破气球,这是我们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的,属于感性认识;而我们对背后原理的猜测,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得出的,属于理性认识。那到底什么是认识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深入学习。 认识的含义 【老师】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里的主体指的是人类,要注意人类和动物是不同的,动物没有像人类这样的认识能力。而客体则是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的思维。认识是一种积极的反映,而不是被动的反映。比如说,我们看到一朵花,不仅仅是被动地接收它的颜色、形状等信息,还会主动地去思考它是什么品种、有什么特点等,这就是认识的能动性。同时,我们要区分意识和认识。意识和认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有对错之分。但意识和物质属于唯物论范畴,认识和实践属于认识论范畴。 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 【老师】认识有两个阶段,首先是初级阶段———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它有三种形式,分别是感觉、知觉和表象。 【老师】感觉是通过各种感官对事物的表面的个别的属性和特性的反映。比如我们看到颜色、闻到味道、触摸到形状等,这些都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就像我们看到一个苹果,看到它红红的颜色,这就是视觉上的感觉;闻到它甜甜的香味,这是嗅觉上的感觉;触摸到它光滑的表面,这是触觉上的感觉。 【老师】知觉是将各种感觉加以综合,形成反映该事物各方面特性的整体的感性形象。比如我们对机场的整体认识,当我们走进机场,看到机场的建筑外观、内部设施,听到广播声音,感受到周围的氛围等,这些感觉综合起来,就形成了我们对机场的整体知觉。 【老师】表象是大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是对事物形象的再现。当机场不在我们眼前时,根据记忆我们可以浮现它的样子,这就是表象。比如说,我们去过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当我们回忆起它的时候,脑海中能浮现出它那宏伟的建筑、繁忙的候机大厅等画面,这就是表象在起作用。 认识的形式———理性认识 【老师】认识的高级阶段是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它的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 【老师】概念是对事物的本质、共性的概括和反映。例如,机场是供飞机起降、停放、维护以及旅客和货物吞吐的场所,这就是对机场这个概念的定义,它概括了机场的本质特征。 【老师】判断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明或断定。比如我们判断某个机场的跑道长度是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