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56253

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11-19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187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哲学,必修,政治,高中,统编,文化发展
  • cover
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逐字稿 课程导入 【老师】同学们好!今天咱们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招聘会,招聘的岗位是“文化中国宣传智囊团”。通过这一次招聘,我们学习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一框题的相应知识。先来看一下招聘公告,基本要求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政治立场坚定。素养要求是理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逻辑,能结合案例理解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大家有没有信心通过这场招聘,成为我们的智囊团成员呢?本次招聘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聆听历史回响 寻文化复兴之路;赓续红色血脉 铸文化辉煌之路;砥砺奋进力量 走文化强国之路。 第一部分:聆听历史回响,寻文化复兴之路 【老师】现在进入面试考核第一关,请每组派代表介绍20世纪初文化界的五种不同思潮,分别是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大家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推选代表发言。 (小组讨论后) 【小组代表】老师,我来介绍自由主义。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胡适,其核心观点是全盘西化,只看到西方的优势和长处,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它的局限性在于将自由绝对化,没有领导力无法凝聚人心。 【老师】非常准确!那保守主义呢? 【小组代表】老师,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核心观点是全面复古,彻底否定新文化,忽视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糟粕。 【老师】很好!无政府主义呢? 【小组代表】老师,无政府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刘师复,核心观点是绝对自由。它的局限性在于没有明确的组织和领导,难以实现有效的社会变革。 【老师】分析得很到位!三民主义呢? 【小组代表】老师,三民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孙中山,核心观点是民族、民权、民生。但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的纲领。 【老师】非常棒!那马克思主义呢? 【小组代表】老师,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老师】大家的介绍都很精彩!在新文化运动中,中国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反对孔教和封建纲常,对封建文化发起猛烈的冲击,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 【老师】为了民族复兴,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寻找救国良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各种主张纷纷登场亮相。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大家能理解为什么这些思潮都不能让中华文化复兴吗? 【学生】老师,我觉得这些思潮要么过于极端,要么缺乏实践基础,没有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所以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老师】非常好的理解!这些思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国家发展的思考,但由于没有结合中国的国情,所以无法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 【老师】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情况发生了改变。首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其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最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文化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大家能举例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吗? 【学生】老师,我觉得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让我们对世界有了更科学的认识,这种思维方式影响了中国的哲学、文学等领域。比如在文学创作中,作家们开始关注社会现实,用更客观、全面的视角去描写生活。 【老师】非常好的例子!马克思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