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56387

甘肃省平凉市第七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1-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4次 大小:519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甘肃省,学期,答案,试卷,历史,考试
  • cover
平凉七中教育集团2024-2025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七年级 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元谋人遗址”作为世界级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是云南省的一张历史名片。这主要是因为元谋人( ) A. 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 是黄河流域文明的代表 C. 已经能够制作工具 D. 已经学会使用“火” 2.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使用的劳动工具中有骨针,装饰品有钻孔的小石珠、砾石和青鱼上眼骨等。这说明山顶洞人已经( ) A. 学会种植庄稼 B. 掌握钻孔技术 C. 使用磨制石器 D. 懂得饲养家畜 3.20世纪70年代,中国某遗址出土了骨器、陶器等生产工具、生活用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存、干栏式建筑构件等文物。该遗址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4.《尚书》记载:“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与受战于牧野,作《牧誓》。”考古出土的青铜利簋腹内铭文也记载了“牧野之战”的事件。这些记载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夏朝的灭亡 B. 商朝的灭亡 C. 东周的开始 D. 西周的灭亡 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 A. 铁犁牛耕的推广 B. 商鞅变法的实施 C. 都江堰的修建 D. 秦朝统一的完成 6.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在春秋时,郑庄公却享有九鼎,此后一些诸侯竞相效仿。这种情况反映出春秋时期( ) A. 青铜器制作工艺不断提高 B. 周王室加强了中央集权 C. 分封制、礼乐制逐步完善 D. 周王室地位的日益衰微 7.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 逐渐趋于统一 B. 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 弱肉强食 D. 适者生存 8.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面年代轴中对应春秋时期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 下列选项中和其他选项不属于同一学派的思想主张是(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兼爱”“非攻” C. “民为贵、君为轻” D. 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 10.“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相互转化的道理,这一思想属于以下哪一人物的观点( ) A. 孔子 B. 老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 材料一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 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摘编自《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 (大)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摘编自《吕氏春秋·古乐篇》 (1) 材料一中的“轩辕”指谁?(1分)他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什么?(1分) (2) 据材料二,指出大禹治水的方法(1分)。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大禹什么样的精神(2分)。 (3)上述两则材料都与古代传说人物有关。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对待历史事实与神话传说的关系?(2分)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材料一 (西)周初建立后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为了巩固政权,武王决定论功行赏,实行以周王室为中心的分封制度,先后受封的功臣有姜太公、周公旦等。周初沿用商的分封制,将王族、功臣及先代的贵族分封至各地,建立诸侯国,用以控制广阔的新征服地区。 材料二 中国西周时期国王称天子,全天下土地归天子所有,受封的诸侯享有管理封地和征收赋税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