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57422

1.1 小小科学家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3893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 小小科学家 一、教学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观念:初步建立“科学源于生活”的认知,知道观察、实验是探索科学的基本方法,了解身边常见的科学探索行为(如观察动植物、简单实验等)。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图片、描述生活场景,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能简单描述科学探索的过程(“观察→发现问题→尝试探究”)。 3.探究实践:激发科学探究兴趣,能模仿“小小科学家”进行简单的观察活动(如观察蚂蚁、植物等),乐于动手尝试基础科学小操作。 4.态度责任:树立对自然和生活的好奇心,体会科学探索的乐趣,培养主动发现、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活中的科学探索行为(观察蚂蚁、植物、做简单实验等),理解“科学就在身边”;掌握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观察和简单实验,知道这是“小小科学家”探索世界的常用方式。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观察、实验”的科学方法与生活实际结合,主动发现身边可探索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了解”转变为“主动想要尝试探索”。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PPT(包含“小小科学家”观察蚂蚁、植物、做颜料混合实验等场景图片;简单科学小实验视频,如“水的沉浮”“颜色混合变变变”);准备放大镜、蚂蚁模型(或仿真图片)、彩色颜料、透明杯子、水等实验材料。 2.学生准备:提前回忆自己观察过的小动物/植物(如蚂蚁、花朵、小金鱼等),准备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 四、教学过程(40分钟)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1.教师出示放大镜道具,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呀?用它能做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观察小虫子”“看清楚小细节”等)。 2.接着展示蚂蚁图片,说:“有一群小朋友和大家一样,喜欢用放大镜观察小蚂蚁,他们还做了很多有趣的事,大家想知道他们是谁吗?———他们就是‘小小科学家’!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怎样做一名快乐的小小科学家。” (二)初识“小小科学家”:发现生活中的科学(10分钟) 1.展示PPT中“小小科学家”的场景图片(观察蚂蚁、观察植物、混合颜料、观察星空),引导学生逐图观察: 提问1:“第一张图里,小小科学家在做什么?(观察蚂蚁)他们用了什么工具?(放大镜)” 提问2:“除了观察蚂蚁,他们还在观察什么?(植物、星星)又做了什么有趣的实验?(混合颜料)” 2.组织小组讨论(3人一组,讨论3分钟):“你们平时有没有像他们一样,观察过小动物、植物,或者做过有趣的小实验呀?和小伙伴分享一下你的经历吧!” 3.邀请2-3名学生分享,教师总结:“原来大家都是‘小小科学家’!观察蚂蚁、看植物长大、混合颜料变颜色,这些都是在探索科学,科学就在我们的生活里。” (三)学习科学方法:做会观察、爱实验的小科学家(15分钟) 1.聚焦“观察”: 教师拿出蚂蚁模型(或图片),用放大镜演示观察:“想要当小小科学家,首先要学会‘观察’。大家看,用放大镜仔细看蚂蚁,能发现它有几条腿?身体分几部分?” 引导学生轮流用放大镜观察,描述自己的发现,强调“观察要仔细,多看、多发现”。 2.聚焦“实验”: 播放“颜色混合”小视频,提问:“小小科学家混合颜料,把红色和黄色混在一起,变成了什么颜色?(橙色)这就是有趣的科学实验!” 教师现场演示简单实验(如“清水加颜料变颜色”),邀请1-2名学生上台帮忙,让学生直观感受“实验能带来新发现”。 3.总结方法:“小小科学家探索科学,靠的就是‘仔细观察’和‘动手实验’,这两个方法能帮我们发现很多生活中的科学秘密。” (四)实践体验:我是小小科学家(7分钟) 1.布置“课堂小任务”:“现在请大家当一回小小科学家,用老师教的方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