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 考生请注意: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用0.5毫米黑色中性笔或碳素笔在答 题纸上进行书写: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的对应题目的答题标号涂黑涂满: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更正其它的答案未在答题纸上作答的、在 答题纸规定区域以外答题的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冰川漂砾是被冰川带到别处的大小不一的石块。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贡嘎山 海拔为7508.9m,被誉为“蜀山之王”,其周围有92条现代冰川。位于贡嘎山 东坡的海螺沟冰川全长13.1km,分布有落差高达1080m的大冰瀑布。海螺沟 冰川各段地层的岩石以花岗岩和石英岩为主,这些冰川犹如一条条巨大的传送带, 将漂砾传送至远方。下图为海螺沟冰川模拟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据图判断,海螺沟冰川自上而下的地貌组成是 A.粒雪盆、冰瀑布、冰舌、冰蚀湖 B.冰舌、冰瀑布、粒雪盆、冰蚀湖 C.冰瀑布、冰舌、粒雪盆、冰蚀湖 D.冰蚀湖、冰瀑布、粒雪盆、冰舌 第1页共8页 2.海螺沟冰川漂砾形成的物质基础有 ①陡峭的山体②人类活动 ③频繁的雪崩④气候变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高山林线交错带是高山森林与高山灌丛草甸之间的过渡地带,其上界为树线 (指天然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或纬度上限),而下界为林线(指封闭森林分布的海 拔或纬度上限)。图丨示意白马雪山的地理位置,图川示意白马雪山林线植被与 高山灌丛草甸在不同海拔范围的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90'E 9930'E 2830'N 占比% 35 30 5482m 25 20 280'N 10 10012 200 1052 0062 10010- -002 0000T 0010-06 20000m 海拔m -8861 -4022 -0062 0095 -00VE -006E 00 2730'N 口一林线植被 一灌丛草甸 图I 图Ⅱ 3.白马雪山山麓最可能分布 A.热带雨林带B.落叶阔叶林带 C.疏林灌丛带 D.常绿阔叶林带 4.白马雪山高山林线交错带的主要海拔范围是 A.3500m以下B.3700一4300mC.4500一4900mD.4900m以上 5.影响白马雪山高山林线交错带内植被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坡度B.降水C.光照 D.气温 地形对人口分布有着深刻的影响。下表示意我国2000年、2010年和2020 年不同海拔常住人口所占全国人口比例(单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地 2000年人口 2010年人口 2020年人口 土地 分段 形 占比 累积占 占比 累积占 占比 累积占 占比 累积占 第2页共8页参考答案 1.A 粒雪盆为冰川形成的源头,底部较平坦,出口一般与冰川谷或冰瀑布相连; 冰瀑布为连接粒雪盆和冰舌的中间地带,图中近垂直地带为冰瀑布;由于地形切 割强烈,地势落差大,冰体不断发生冰崩,在冰瀑布下游出现的舌状堆积体即为 冰舌;在冰川前缘,末端冰雪堆积体融化或后退所留下的坑谷被融水填满而形成 的湖泊即为冰蚀湖。 2.A 根据“冰川漂砾是被冰川带到别处的大小不一的石块”可知,冰川漂砾的 形成需要冰川比较迅速和长距离地运动,满足这两个条件需要的物质基础是陡峭 的山体和频繁的雪崩。 3.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马雪山位于我国横断山区,受地形地势变化及大气 环流影响,金沙江与澜沧江河谷受焚风效应影响明显,山麓气温较高,降水较少, 最可能分布疏林灌丛带,即白马雪山山麓最可能分布疏林灌丛带。 4.B 根据材料可知,高山林线交错带是高山森林与高山灌丛草甸之间的过渡地 带。读图Ⅱ可知,白马雪山海拔 3700—4300 m 范围内林线植被与灌丛草甸分布 都较多,且林线植被占比降低,灌丛草甸占比升高,故该海拔范围是白马雪山高 山林线交错带的主要海拔范围。 5.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山林线交错带内植被主要由针叶林逐渐转变为高山 灌丛草甸。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