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章 声现象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5节 跨学科实践:制作隔音房间模型 情境创设 观察与思考:对噪声的认识与感受 甲 乙 敲打音叉,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并观察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如图甲所示;用泡沫塑料块 刮玻璃,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如图乙所示。将二者的波形进行对 比,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音叉发出的声音的波形是规则的,泡沫塑料块发出的声音的波形是无规则的。 学习任务一 噪声的来源 1.噪声的界定 (1)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发声体做_____时会发出噪声。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_____人们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声音也称为噪声。 无规则振动 妨碍 2.噪声的来源 学以致用 例1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分析,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 D A. 图书阅览室内的说话声 B. 上物理课时,从音乐教室传来的悠扬歌声 C. 熟睡中,忽然听到一阵钢琴声 D. 上语文课时,语文老师富有感情的领读声 例2 下图是几种乐器在演奏时录制的声音波形示意图,由图可知,与图甲音调相同的是 图_____,响度最小的是图____。乐器演奏的乐曲对正在专心学习的人来讲_____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 乙、丁 丁 属于 学习任务二 噪声的危害 1.声音强弱的等级 (1)单位:人们以_____(符号是____)为单位来表示人耳感知声音强弱的等级。 (2)不同强度的声音对人的影响 声音强弱的等级 人受到的影响 ___ 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____~____ 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____ 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 ;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 分贝 0 30 40 70 90 70 50 2.噪声的危害 (1)心理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 (2)生理效应:引起耳聋、头痛、消化不良等。严重时使人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学以致用 例3 一般人的理想声音环境是( ) B A. 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 B. 的环境 C. 的环境 D. 以上的环境 例4 在某小区中设置的噪声监测设备如图所示。 (1)从图中你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此时设备附近的噪声强弱的等级是 。 (2)当附近有汽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怎样变化? 变大。 学习任务三 噪声的控制 情境探究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 产生声音 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 振动经人耳 引起听觉。下面的实例是怎样控制噪声的? 项目 实例 控制噪声的措施 甲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 _____ 乙 车间工人佩戴防噪声耳罩 _____ 丙 摩托车的消声器 _____ 阻断噪声传播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防止噪声产生 探究归纳 控制噪声的措施:防止噪声_____———阻断噪声_____———防止噪声_____。 产生 传播 进入耳朵 学以致用 例5 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 D A. 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C. 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 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A. 凡是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都是噪声 B. 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机器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C. 优美的歌声一定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情愉快 D. 凡是妨碍他人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都可以看作噪声 2.在办公室或教室周围的声音大致不应超过( ) B A. B. C. D. 3.下列控制噪声的实例中,属于从产生环节进行控制的是( ) B A. 临街房子的窗户装有双层玻璃 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 在城市高架桥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D. 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有耳罩 4.(烟台中考)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生 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但有些情况下我们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