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59424

山西省太原市某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半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2次 大小:20288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山西省,半月,答案,试题,地理,11月
    高三年级半月考试题( 地理 )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9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A B A B B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D B C C A C D C 题号 21 22 23 答案 B B B 二、综合题(34分) 24.(16分) (1)承载力大:国土面积广阔;自然资源丰富;科技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6分) 人口稀少:气候寒冷;冻土广布(或冰雪覆盖/植被稀少)。(4分) (2)亚寒带森林资源丰富,就地取材;建在木桩上,防止屋内热气融化冻土地基,造成房屋倒塌;屋顶倾角较大,便于积雪滑落;窗户较小,减少冷空气进入。(6分) 25.(15分) (1)类型:苔原带。原因:该地为南北向(乌拉尔)山脉,海拔高,气温比同纬度两侧低。(6分) (2)靠近海洋,水汽在极地东风吹送下,受地形抬升,降雪多;纬度高,气温低,积雪消融少,积累多,冰川多;山谷发育,积雪易留存,冰川数量多。(9分) B 2.C 3.A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地震纵波传播速度快,纵波先到达地表时,会使得地面物体上下跳动,建筑物一般不会倒塌;横波传播速度慢,横波后到达地表时,会使得地面物体水平摇晃,建筑物容易倒塌。综上所述,“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B正确;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人体生理反应能力与“黄金12秒”无关,AD错误;传播介质差异不是“黄金12秒”的依据,C错误,故选B。 2.结合所学知识及图示信息,图中Ⅱ圈层为地壳,Ⅰ圈层为大气圈。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陆地,震源深度为12千米,由此判断,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地壳之中,即莫霍面以上,图中Ⅱ圈层,C正确,AD错误;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外核,在地下2900千米以下,而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仅12千米,因此此次地震震源不可能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B错误,故选C。 3.结合所学知识,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A正确;地球内能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而非太阳辐射,B错误;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纵波,C错误;当地震发生在海洋中时,由于地球内部能量的巨大释放,可能引起海啸等次生灾害,对人类产生危害,D错误,故选A。 4.A 5.B 6.A 【解析】4.岩层破碎会使地表物质的稳定性降低,容易在重力、水流等作用下发生移动,从而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①正确;地表水的浸泡会使土体含水量增加,导致土体的稳定性降低,增加了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②正确;丰富的降水会增加地表水的流量和下渗量,一方面增加了坡面径流对地表的冲刷作用,另一方面使地下水位上升,土体变得松软,容易引发地质灾害,③正确,A正确;根据经纬度可判断,当地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少,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 5.泥石流发生在谷地,而甲地位于山脊,不易发生泥石流,A错误;乙地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易发生滑坡,B正确;洪涝非地质灾害,C错误;丁地等高线较为稀疏,地势相对平坦,不利于崩塌的形成,D错误。故选B。 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三维坐标,进行定位和导航,可以获得监测点的位置和高度的变化数据(地表形变数据),从而预测滑坡的发生,A正确;分析居民点分布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B错误;分析植被分布数据通常使用遥感技术,C错误;采集区域降水数据一般使用气象站、雨量计等设备,D错误。故选A。 7.B 8.B 【解析】7.江苏省经济发达,人均收入应较高,丙和丁人均收入较低,C、D错误;根据图中上海、浙江的分布,可推测甲可能是北京,人均收入高,与上海差不多,而乙人均收入小于上海,应该是江苏,B正确,A错误。 8.根据所学知识,广东多个城市经济发达,制造业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