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半月考( 地理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D A D A B C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B C D D B D C A 综合题(40分) 21. (20分) (1)(4分)夏季; 偏北。 (2)(4分)炎热干燥;因为此季节N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3)(6分)东南风;高温多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6分)较慢(2分);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2分),南半球的东南信风穿过赤道后右偏形成西南季风(2分)。 22.(20分) (1)(2分)(15°N,60°W) (2)(2分)从15°N向南北两侧递减 (3)(6分)昼长夜短(3分);75°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3分) (4)(6分)24:00或者0:00(3分); 30°E向东到160°E(3分) (5)(4分)南(2分); 增强(2分) 选择题答案分析 1.D 2.C 【解析】1.读图可知,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大圆周(最短航线)飞行时,是先向东北飞,再向正东飞,后向东南飞。在由甲飞向乙时,随着纬度的升高,飞行方向越接近与纬线平行,所以,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差变小;在乙点时达到最小;则飞机由乙地飞向丙地时,飞过的纬度差变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由题干可知,此时丙地的地方时为17点,则乙地为12点,则乙地所在的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由图2可知,乙地为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切点,而且“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的大圆周飞行,”可判断甲、乙、丙为晨昏线,则甲丙所在的纬线为昼弧,甲丙之间经度相差150°,则可以推出甲、丙的昼长为10小时,根据公式“日出=12-昼长/2”可以计算出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7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D 4.A 【解析】3.读图可知,甲地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昼夜平分;甲地正午日影朝北,说明太阳直射点没有直射甲地。据此可知,该日为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甲乙两地昼夜等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根据上题可知,此日为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甲地北京时间5:40日影朝正西,正值日出,因此可推知甲地位于125°E;乙地日影朝正北方向时为正午12:00,对应北京时间12:20,可知乙地位于115°E,因此甲地位于乙地偏东方。甲乙两地该日正午日影均朝北,说明两地位于北半球。甲地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说明其正午太阳高度为45°,而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30°,小于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因此甲地纬度更低,位于乙地偏南方。综上所述,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D 6.A 7.B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根据东非裂谷带位置可以确定②板块为非洲板块,非洲板块的两侧是美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从图中可看出,①板块边缘有山地、海沟,可确定①板块为美洲板块。第6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中③的左侧是美洲板块,右侧是非洲板块,因此③是大西洋中脊(海岭),选A。第7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山地位于板块碰撞的消亡边界处,在①板块的左侧,即美洲板块西侧有纵列分布的山脉,符合题意的只有安第斯山脉,选B。 8.C 9.B 第8题,盐风化是易溶于水的盐分结晶导致的,岩石背风面不易被雨水淋湿,干燥的环境使水分蒸发强烈,盐分在岩石缝隙中结晶,撑裂岩石,所以岩石背风面易发生盐风化,C正确,D错误;风力侵蚀的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与盐风化的形成关系不大,A、B错误。第9题,岩性相同、四周年降水量相同,盐风化差异取决于水分蒸发(盐结晶)的强弱。甘肃位于中纬度地区,岩石南侧为阳坡,光照较强,南坡水分蒸发强烈,盐分结晶膨胀作用强,盐风化穴发育较明显,B正确,A、C、D错误。 10.B 11.B 解析 第10题,根据海拔数据可知,该地中间高于两侧,为山地地形。根据三地的海拔和岩层埋藏深度可知,该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