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59906

13.2《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1237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3.2,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
  • cover
叙事者的奥秘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探究故事的叙述者对于深化主题的作用。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比较阅读,借助视角理论剖析人物形象。 (3)审美鉴赏与创造:结合故事情节发展,欣赏作者的叙述艺术。 (4)文化传承与理解:联系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避免成为“套中人”。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叙述者、叙事视角、叙述人称等概念,多角度审视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叙述者的选择对于深化主题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问题导入 既然主人公是别里科夫,为什么要由“我”来讲述故事呢?文中也有其他人物,华联卡和她弟弟,为什么不让他们来讲故事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深入文本进行剖析。 二、深入剖析 (一)文本探析 1.剖析“叙述者” →知识链接 作者:故事的创造者,是写作的主体,是真实的人。 叙述者:又称为叙述主体,讲故事的人,是作者创造的人 思考:为什么作者要选择布尔金? (请大家暂停视频,再次浏览课文,完善下列表格) 表格一: 布尔金 华连卡 柯瓦连科 职业/身份 和别里科夫关系 语言行为 明确:相比柯瓦连科和华联卡,布尔金对主人公别里科夫的经历更熟悉,是“套中人”的见证者。虽然都是受过教育的新知识分子,但布尔金不似华连卡被“爱情”蒙蔽,也不似柯瓦连科那么厌恶别里科夫。他的叙述相对客观。 2.学习任务二:转换叙述人称 (1)请找出“我”(“我们”)在小说中的相关语段,尝试着将其改用第三人称“他”(“他们”)进行叙述。 第一人称(原文) 第三人称(改写)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他们承认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他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他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他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 …… (2)比较两种叙述人称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第一人称(原文) 第三人称(改写) “我”是小说中的人物 “我”是小说的旁观者 直接体现“我”的情感和心理活动 叙述情感客观、内敛 “我”(“我们”)的情感和行为产生矛盾,使作品具有讽刺意味 叙述者的感情(或评价)课以用来体现小说的主旨,但不属于小说本身。 (3)为什么多数情况以“我们”出现,而很少见到“我”? 明确:“我”把自己藏在了“群体”的套子里。一个看似有思想正派的人,却压抑自己的感情,成为了向现实妥协的麻木怯懦虚伪的知识分子中的一员。嘲笑别里科夫的同时,他自己其实把自己装在群体的“套子”。 3.学习任务三:叙事视角 知识链接: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视点、焦点叙事角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 三、拓展探究 课文是以布尔金视角讲述故事,是限知视角。但在未删减的原文却是全知视角。请比较《装在套子里的人》原文与选文在叙事视角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种叙述? 在米罗诺西茨村边,在村长普罗科菲的堆房里,误了归时的猎人们正安顿下来过夜。他们只有二人:兽医伊凡 伊凡内奇和中学教员布尔金……   暂时没有睡觉。伊凡 伊凡内奇,一个又高又瘦的老头,留着长长的胡子,坐在门外月光下吸着烟斗,布尔金躺在里面的干草上,在黑暗中看不见他。他们天南海北地闲聊着。顺便提起村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