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成果,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 2 3 了解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积极影响。 通过分析史料,探究城市化出现的原因及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正确认识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通过史料分析,探究工业革命的开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也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认识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素养目标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与大众教育 读图,指出工业革命给西方国家带来了什么变化? 1.人口的增长 ●工业化: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在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发展是其显著特征。 变化:人口迅速增长 一、人口的增长与大众教育 阅读课本并结合材料,分析推动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1.人口的增长 材料研读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舒小昀《欧洲的历史与文明》 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人口更是每五十年翻一番。1801年,英国有830万人;19世纪前50年増加到1800万,在1901年增加到3050万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20年代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 相关史事 原因:①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根本);②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 死亡率下降;③政局稳定。 一、人口的增长与大众教育 2.劳动力结构变化 ●劳动力结构:劳动力结构指劳动就业人口在不同产业的分布,即不同产业的劳动就业人口在总劳动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材料一:英国的就业结构表(占总就业人数的%) 整理自[英]安格斯·麦迪森著,《世界经济千年史》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1700年 1820年 1890年 56 22 22 30 41 33 37 16 43 工业革命时期的纺织女工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的女话务员 根据上述材料思考:当时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就女性社会角色的变化谈谈你的看法。 一、人口的增长与大众教育 劳动力结构变化,就女性社会角色的变化谈谈你的看法。 ·工业革命促进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①农业人口减少,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数增加; ②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 19世纪,从事工业及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均超过农业就业人数。妇女成为工业及服务业劳动者。 工业革命使女性成为独立劳动者,提高了妇女的经济地位,解放了妇女。她们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1 2 2.劳动力结构变化 一、人口的增长与大众教育 (1)大众教育的推广的原因 3.大众教育 人物扫描 姓名: 父亲是中学的数学教师,母亲早逝。玛丽亚行五,上有三姐一兄,即苏菲、布罗尼施拉娃、海伦娜和哥哥约瑟夫。 家庭介绍: 1867年 出生时间: 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 19世纪妇女运动最有意义的突破是争取到了妇女读大学和获得专业资格的权利。 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2)时间: 19世纪中期以后 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第一人) 一、人口的增长与大众教育 (3)大众教育的推广的经过 3.大众教育 19世纪中期以后,为适应工业化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中等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