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沈英甲,吉林人。历任《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科技日报》副刊部主编。 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前尘》、《探求宇宙之谜》,纪实文学《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等。 知人论世 人物简介 袁隆平,1930 年生于北京,1953 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作为青年教师的袁隆平下定决心,要拼尽毕生精力,用科学战胜饥饿。经过多年实践,他终于推翻了当时国际上关于水稻没有杂交优势的普遍观念,推出了一代又一代杂交水稻。 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 世界粮食基金会“2004 年世界粮食奖” 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多项国际奖项,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袁隆平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走进新闻文体 新闻: 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和报告文学。 狭义新闻专指消息。 分类 消息是指简要而迅速的新闻报道。(简而快) 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具体、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报道形式,突出特点为报道事件完整的一种新闻体裁。(事件来龙去脉比较完整,时效性不及消息与特写) 新闻特写是指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种,介于新闻报导和小说之间,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的散文。(夏衍的《包身工》) 人物访谈是指与新闻人物进行直接的会话报道。(鲁豫有约) 新闻评论是媒体就当前重大问题、新闻事件发议论、作解释、提批评、谈意见的一种论说文体。(如《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 文体知识———通讯 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类型: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 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四类人物)和事件通讯。 它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译文】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通读课文,概括主要事迹、线索。 按时间顺序排列———以时间为线索,分别讲述了袁隆平与水稻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线索: 主要事迹 (一)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二)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三)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四)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①在稻田里工作 ②1961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一、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1.袁隆平发现真理的实践过程经历了哪些情感变化? 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