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矿产资源 学段 初中 学科 地理 课型 讲授课 课时 1 年级 八 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中国地理“自然-人文”衔接的关键章节,承接前两章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基础,为后续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地理内容铺垫资源逻辑,核心是培养学生“资源国情认知”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符合地理学科“人地协调”的核心素养要求。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矿产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矿产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矿产资源的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已掌握中国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核心知识,但对“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工业关联等抽象内容接触较少,知识储备零散。具备基础的地图阅读和数据提取能力,能通过图文结合分析简单地理问题;逻辑思维从具象向抽象过渡。好奇心强,对“稀土用于高科技产品”“煤炭与日常用电”等贴近生活或科技的内容兴趣浓厚;但注意力易分散。 教学目标 综合思维 通过AI数据分析平台解读矿产资源“种类齐全但人均不足”“分布不均”的特征,建立资源与工业布局的关联。 区域认知 运用AI地图工具描述我国煤炭、石油、铁矿等主要矿产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能准确标注大庆油田、鞍山铁矿等重要产地。 地理实践力 利用虚拟实验室模拟“废钢铁循环利用”效益计算,增强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践策略。 人地协调观 辩证分析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形成“开源节流”的资源安全意识。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矿产资源分类及分布规律;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策略。 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矿产资源产量大,消费量大,却进口多”的矛盾成因。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从生活入手,环视教室,追根溯源,把教室内的物品都来源于哪里? “穿越时空的矿工”———以生活中离不开的手机为例,探索手机的内部结构,并溯源手机内部重要零部件的原材料。玻璃———二氧化硅,铝,铜,石墨烯。一个小小的手机。校服溯源石油。高铁举例,神州飞船,航空母舰福建舰,两栖登陆舰四川舰。所有的原材料追根溯源都来自于地球提供的各种矿产资源。 从生活入手,学习身边的地理,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沉浸式体验激发探究欲,感受矿产资源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自然引出“矿产资源关乎国家命脉”的主题。 过渡 矿产资源如此重要,我国矿产资源的情况如何,让我们请出一个资源智慧人给大家讲解一下。请同学们认真听。完成问题。 新知探究 基础认知层(教师主导)AI生成一个动画人,讲解分析:调用国家统计局实时数据,动态呈现我国已发现173种矿产的种类金字塔,重点完成的知识内容:(1)矿产资源的分类,即能源/金属/非金属三类矿产的典型代表。(2)“稀土为何被称为工业维生素?”,通过语音交互即时解答。(3)金属矿产为什么是工业的“粮食”?(4)能源矿产提供动力。 总结归纳,提问。明确矿产资源的分类,矿产资源的重要作用。 感受AI 的魅力,利用人工智能,快速将基础知识进行介绍,引导学生学会使用AI,拓展学习思路。同时也要注音引导学生AI 上的信息要有判断。学会科学合理的使用AI。 过渡 同学们对矿产资源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我国矿产资源有哪些特征呢? 新知探究 2. 深度研学层(学生主体) (1)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师给出的我国资源总量排名,人均排名,分析出我国矿产资源的特征一:种类齐全,储量丰富,人均不足。 (2)运用AI地图工具读我国煤炭分布图,总结我国煤炭分布北多南少,西多东少。 (3)运用AI地图工具读图我国已探明的大型油气田盆地分布图,总结出我国油气分布北多南少,西多东少。 (4)举例资源丰富的城市,因资源而兴盛,如大庆,鹤岗,本溪等典型资源型城市。 本环节,教师是引导人,学生是思考,分析,判断的学习主体。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