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64900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4次 大小:8253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四川省,答案,图片,试题,地理,次月
    内江六中2025—2026学年(上)高26届第二次月考 地理学科试题参考答案 1. A 【解析】D观测到“九个太阳”的月份,可以在日落前1小时在正西方观看到太阳,故该月份日落西北,但接近正西。应接近春分日之后或秋分日之前。春分日由于温度较低,河流未完全解冻,故对光线的反射不足以形成“九个太阳”,故最佳月份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之前。秋分日之前,河西走廊昼长夜短,故D正确;巴西高原此时为旱季,草木尚未繁茂葱茏,故B错误;华北平原洪水泛滥主要出现在夏季风势力较强的夏季,约为7~8月,故A错误;此时南极部分地区仍处于极夜,且昼短夜长,尚未到最适宜科考的时间,C错误。故选D。 2. C 【解析】由题干可知,观测到“九个太阳”时,太阳位于正西方,地方时接近18:00。当地经度大约为84°E,与北京时间(120°E)经度相差36°,时差为2小时24分。故观测到“九个太阳”奇观时北京时间约为20:24,最接近20:30,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B 【解析】对流层的平均厚度是12km,自对流层顶向上至50-55千米高度的范围为平流层,所以海拔25km为平流层,B正确。故选B。 4.A 【解析】据材料可知,1816年北半球盛夏出现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低温天气,得出火山喷发产生大量火山灰飘在空气中,导致大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火山灰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气温降低,A正确,C错误;空气中的火山灰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但保温作用增强会使气温升高,与结果不符,BD错误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5.A 【解析】1816年北半球陆地年降水量距平值为负,说明1816年降水偏少。火山灰削弱太阳辐射,会使海陆温差减小,BD错误;海陆温差减小,会使季风环流减弱,夏季风减弱,降水减少,A正确,C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6.B 7.B 8.C 9. A 【解析】 结合材料分析,辐射松适宜生长在年降水量380mm-600mm的地区。从新西兰南岛的年降水量分布来看,其降水多于原产地,降水多会使土壤过湿,不利于辐射松原本的生长需求,所以引种时需要进行品种改良,以适应新西兰南岛相对更湿的土壤环境,A正确;温差较小不是改良的主要原因,B错误;辐射松适宜生长在气候温和、年降水量380mm-600mm的地区,河流多与热量充足和品种改良关联不大,C错误;新西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风力大,但光照并不充足,D错误。故选A。 10. C 【解析】 读图分析,新西兰西部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适合种植辐射松的土地面积小;东部地区等高线较为稀疏,地形较为平坦,适合种植辐射松的土地面积大,因此木材产量远大于西部,C正确。东部地区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A错误。光照和热量会影响产量,但不是导致木材产量东部远大于西部的主要原因,BD错误。故选C。 11. 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到,甲乙之间的地层中间是O2中奥陶纪,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层由中奥陶纪向侏罗纪是由老变新,O2较两翼O3、S1老,所以地质构造是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图中甲乙之间连线经过等高线数值图中最高处450米,说明甲乙之间的连线经过的地形是山地。综合得出结论:甲乙间为背斜山,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2. D 【解析】据图示信息可知,断层线并未影响到T(三叠纪岩层)和J(侏罗纪岩层),说明断层形成时期是在三叠纪之前,而恐龙灭绝是在中生代末期,所以推断断层形成期间恐龙并未灭绝,A错误;J地层是在侏罗纪时期,在中生代,而哺乳动物盛行是在新生代,B错误;T地层三叠纪对应是在中生代,被子植物繁盛是在新生代,C错误;O、S属于古生代地层,T、J属于中生代地层,所以该地断层形成期间在古生代到中生代,两栖动物出现于古生代,符合这一时期,D正确。故选D。 13. B 【解析】据上题分析得知,由O3、S1、S2是由早到晚,断层线断开O3、S1、S2,说明先有O3、S1、S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