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65141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二)《水浒传》课件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201199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
  • cover
(课件网) 水 浒 传 元末明初 施耐庵 目录 一、导论与背景 二、人物形象深度剖析 三、重要情节与主题关联 四、人物共性与个性 五、细节深度解读 陆、艺术特色总览 陆、讨论拓展与课后任务 第壹章 导论与背景 作品档案与文学地位 书名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 作者 施耐庵(一说与罗贯中合著) 时代 元末明初 体裁 中国古典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 文学地位: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被誉为“英雄传奇”的开山之作。 作品背景 历史原型:宋江起义 时间: 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1年) 规模: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并非大规模农民战争,而是一支流动性强的游击队伍,据载“横行河朔,转掠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 结局: 最终被名将张叔夜设计击败并招安。 时代语境:元末明初的乱世悲歌 成书年代: 学界普遍认为其最终成书于元末明初。 社会现实: 作者施耐庵生活在元末民族压迫与阶级矛盾极度尖锐的时代,亲身经历了动荡与战乱。元朝吏治腐败,社会黑暗,“破家县令,灭门府尹”的现象屡见不鲜。 作者经历: 传说施耐庵曾参与张士诚的反元起义。这段经历使他深刻理解了下层人民的反抗诉求与起义军内部的复杂矛盾。 影射现实: 小说中“徽宗皇帝”的昏聩、“高俅”等奸臣的横行,正是对元末腐朽政治的高度概括。书中“官逼民反”的主题,直接源自作者对所处时代的深刻观察与切身体验。 作品主题 该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108位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小说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著作。 第贰章 人物与情节 林冲 身份转变: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 → 梁山马军五虎将 性格核心: “忍” 与 “狠” 的极致统一 形象分析:他是最典型、最完整的“逼上梁山”的形象。 从一个安分守己、优柔寡断的中产阶级军官,一步步被逼到无路 可走,其转变过程充满了悲剧性和说服力。 绰号豹子头 关键情节:风雪山神庙 高衙内贪恋林冲妻子美色,陆虞候、富安向高俅献策设计陷害林冲,指控林冲携刀私入白虎节堂,欲行刺自已,林冲因此获罪被刺配沧州。(误入白虎堂) 高俅派陆谦等人追杀,火烧草料场。林冲在山神庙内听到真相,终于忍无可忍,愤而复仇。(风雪山神庙) 体现主题:官逼民反 这是“官逼民反”主题最淋漓尽致的体现。风雪、火光、鲜血,共同构成了林冲与过去决裂的仪式。此前他一味退让,求做顺民而不得,此刻才彻底认清现实,完成了从“忍”到“狠”的质变。 鲁智深 身份转变:提辖 → 和尚 → 梁山步军头领 性格核心:率性而为,粗中有细 ,侠肝义胆 形象分析:“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他是真 佛性、真侠义的化身,其反抗是主动的,源于内心的正义感, 与林冲的被动反抗形成鲜明对比。 绰号花和尚 关键情节:拳打镇关西 民间正义的暴力伸张 鲁提辖在酒楼喝酒,听闻卖唱的金氏父女被镇关西强媒硬娶,后又被抛弃欺凌的遭遇。鲁提辖当即大怒,赠送金氏父女银两并安排其出逃。送走金氏父女后,鲁提辖到郑屠肉铺,借买肉刁难、激怒郑屠,挑起打斗,不想三拳打死了郑屠。鲁提辖谎称郑屠诈死,趁机逃走。 体现主题:侠义精神 体现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他的反抗是主动的,源于内心的正义感。也揭示了在法制崩坏的社会,正义只能通过个人暴力来伸张。 关键情节:大闹野猪林 林冲因得罪高俅,被高俅等人陷害而刺配沧州。陆虞侯买通公差,要在前往沧州的路上杀害林冲。在野猪林,公差把林冲绑在树上,说明高俅、陆虞候指使他们杀害林冲的缘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