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65588

4.1光的折射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11-20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4572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学期,必修,选择性,人教,物理,高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光的折射 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物理观念 (1)通过实验观察与分析,准确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明确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等基本概念,能在光路图中规范标注相关物理量。 (2)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理解定律的核心内涵———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共面性),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异侧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定量关系),能运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实例。 (3)理解折射率的物理意义,知道折射率是反映介质光学特性的物理量,明确其定义式与决定因素,能结合常见介质的折射率数据分析光的传播规律。 2.科学思维 (1)通过对折射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经历从定性观察到定量总结的思维过程,培养归纳推理能力,体会“控制变量法”在探究折射规律中的应用。 (2)能运用光的折射定律解决光路作图、角度计算等问题,建立“物理模型”思维,将复杂的实际情境转化为简洁的物理光路模型。 (3)通过对比光的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培养类比迁移能力,深化对光的传播规律的系统性认识。 3.科学探究 (1)参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能自主完成实验器材的组装与调试,规范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提升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能力。 (2)在探究折射率与介质关系的活动中,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通过对比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归纳折射率的特性,培养科学探究的严谨性与创新性。 4.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1)通过了解折射现象在生活、科技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显微镜、海市蜃楼等),认识物理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数据,乐于与同伴合作交流,共同解决探究中遇到的问题。 (3)结合光纤通信等科技成果,体会物理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科技自信与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包括定律的定性结论与定量关系,能运用定律进行光路分析与角度计算。 (2)折射率的物理意义与定义式的应用,明确折射率与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关系。 (3)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与光路作图规范。 2.教学难点 (1)光的折射定律中“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的定量关系的推导与理解,突破“入射角与折射角成正比”的思维误区。 (2)折射率的物理意义的深化理解,明确折射率是介质本身的属性,与入射角、折射角无关。 (3)复杂情境下的折射问题分析,如多介质界面的光路计算、结合生活实例的折射现象解释。 三、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激发认知冲突 1.展示两组生活情境图片与视频:①渔民叉鱼时“叉向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②将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筷子“向上弯折”;③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2.提出问题链引导思考:“为什么渔民不直接叉向看到的鱼的位置?”“筷子在水中真的弯折了吗?”“彩虹的形成与光的传播有什么关系?” 3.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忆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定律,明确“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而上述现象均发生在“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的过程中,从而引出课题———光的折射。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新知学习铺垫。 (二)新知探究一:光的折射现象与基本概念 1.演示实验:利用激光笔、透明水槽、白色光屏等器材,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激光笔发出的光线在空气与水的分界面处,除了有部分光线反射回空气(反射光线),还有部分光线进入水中并改变传播方向(折射光线)。 2.概念构建:结合光路图,逐一明确以下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