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66161

【桂美版】美术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3课《家乡的瑰宝》教案

日期:2025-11-20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4365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3课《家乡的瑰宝》教学设计 课题 家乡的瑰宝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家乡的瑰宝》是桂美版八年级美术教材中聚焦 “家乡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意转化” 的核心课,实现 “文化认知” 到 “实践创新” 的衔接。课程以 “挖掘家乡民俗节庆中的吉祥图案,设计家乡主题文创作品并筹备校内展览” 为核心,引导学生赏析苗族银饰、壮锦纹样、节庆吉祥图案(如春节倒 “福”、端午龙舟纹)等案例,学习传统吉祥图案的文化溯源(农耕文化、宗教信仰)、寓意体系(谐音、象征、双关)、文创设计方法(元素提炼、符号减法、实用结合)及校内展览会筹备(展区规划、作品展示)等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实践,理解吉祥图案是家乡文化的 “视觉密码”,文创是传统与现代的 “桥梁”,培养文化感知、创意实践与合作能力,深化对 “家乡文化保护与创新” 的认知,体会 “传统元素 — 现代转化 — 文化传播” 的完整价值。 2022新课标要求 1. 能欣赏家乡民俗节庆中的吉祥图案(如苗族银饰花纹、中秋玉兔纹),掌握其文化内涵(寓意、溯源)与表现手法(谐音、象征),初步形成对传统美术符号的敏感度,学会从图案细节中感知家乡文化的独特性。2. 通过对比南北方吉祥图案的差异(如南方鱼莲纹、北方 “五福捧寿”)、传统图案与现代文创的转化(如苗绣杯垫、龙舟香薰),理解文创设计与文化内涵、现代生活的关联,深化 “传统为现代服务” 的认知,增强对文化实践完整性(认知 — 设计 — 展示)的关注。3. 能够参与小组合作设计家乡主题文创(如钥匙扣、书签)并筹备校内展览会,从 “文化准确性”“创意性”“实用性” 三个维度评述成果,理解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紧密关联,形成系统的文化创新意识,认识到文创在家乡文化传播与传承中的现实价值。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 通过赏析家乡民俗节庆中的吉祥图案,掌握其文化溯源、寓意手法(谐音、象征)及地域特色,对比不同地区图案差异,培养文化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感知)2. 能以小组为单位,结合 “符号减法” 技巧,调研家乡文化元素(非遗、民俗、建筑),提炼核心符号并设计 1-2 件家乡主题文创作品(如钥匙扣、帆布袋),尝试规划校内展览会的展区布局(如 “节庆文创区”“非遗衍生品区”),提升文化创意与实践能力。(艺术表现 创意实践)3. 理解吉祥图案是家乡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文创设计与展览筹备,体会传统元素的现代转化价值,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形成 “文化保护 — 创新 — 传播” 的完整认知,理解文创在连接传统与现代、家乡与外界中的意义。(文化理解)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家乡的民俗节庆(如春节、中秋)有生活体验,对 “吉祥图案”(如福字、生肖纹)有初步认知,这为 “家乡文化挖掘” 提供了情感与生活基础。他们具备基础的绘画与手工能力,曾参与过小型手工制作(如贺卡、剪纸),但在 “文化元素提炼”(从银饰、壮锦中提取核心符号)、“文创实用性设计”(图案与物品功能结合)、“小组合作中的文化调研分工”(谁负责收集民俗资料、谁负责设计)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多数学生对 “用创意表达家乡文化” 有兴趣,但部分学生可能因对家乡非遗了解有限、担心设计 “不贴合文化” 而缺乏自信。教学中需通过具象的家乡文化案例(本地银饰、节庆视频)、分步的实践任务(从调研到设计)、明确的分工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激发参与热情,在实践中建立文化创新的自信。 重点 能够掌握传统吉祥图案的文化内涵(寓意、溯源)与文创设计的核心流程(调研元素、提炼符号、结合物品),学会制作简单的家乡主题文创作品。 难点 能够将家乡文化元素(如苗族银饰纹样、节庆符号)与现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