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狼》 蒲松龄 知识讲解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蒲松龄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创作了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志异》大约在他20岁时写起,至40岁初具规模。以后逐步修改、增补,直到晚年,方告完稿。《聊斋志异》的故事来源有三:一是改编民间的传说和故事,二是编写亲友提供的材料,三是据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而编撰。其主要内容是歌颂青年男女的真挚爱情,揭露封建官吏的罪恶,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等。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它“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指出了《聊斋志异》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是继唐代传奇小说之后,中国文言小说的又一高峰。 知识链接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郭沫若 字词学习 缀 窘 倚 眈 瞑 尻 黠 苫 寐 少 薪 暇 隧 行 大 眈 尾 蔽 假 时 积 意 甚 zhuì jiǒnɡ yǐ dān mínɡ kāo xiá shàn mèi shǎo xīn xiá suì 1.诵读指导。播放【情境课文】。 任务一:初读课文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 )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 ),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 )蔽成丘。屠乃奔倚( )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 )相向。 zhuì jiǒnɡ shàn yǐ dān 2.读课文,读准字音 少( )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 ),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 ),盖以诱敌。 狼亦黠( )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shǎo mínɡ kāo mèi xiá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读课文,读准节奏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有一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 屠户)路上遇到两只狼,跟随着(他)走了很远。 任务二:文意疏通 1.借助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仅,只 屠户 跟随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来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来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把骨头扔给狼 动词,停止 跟从 再次 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并,一起。驱,追随、追赶。如故,跟原来一样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遭受它们的攻击 处境困迫,为难 看,视 堆积柴草 覆盖成小山一样。 苫蔽,覆盖、遮盖 解除,卸下 瞪眼朝着屠户。 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 屠户很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