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案 课 题 3.1弹力 课 型 新课 复习课 实验课 习题课 试卷讲评课 辅导课 其他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知道形变的概念及产生弹力的条件。(1)建立形变和弹力的概念(2)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3)能判定弹力的方向科学思维:(1)通过放大玻璃瓶与桌面的微小形变,了解微小形变放大法(2)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形成建模意识科学探究:(1)通过对形变进行分类,增强寻找证据、交流合作的能力(2)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 重点 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会判断弹力的方向。 难点 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实验法 情景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弹簧、海绵、橡皮绳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二、弹力(一)形变2、形变(1)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2)形变的分类a.塑性形变:停止用力后物体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塑性形变。b.弹性形变:停止用力后物体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想一想: 是不是所有的物体受力后都发生形变呢? 例 1.我们用手捏我们的水杯,水杯是否发生形变?2.我们的课桌,在书的压力下是否发生形变? 教师提问:在刚才几种情形中的形变是可以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得到的,那如是否所有形变都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呢?让学生分别做一做:先按压海绵,再按压桌上的书,对比形变量的变化,再按压桌面,提问桌面是否发生形变?教师播放视频:平面镜桌面放大实验(放大的思想)引导学生得到结论:一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产生形变,有的物体形变较为明显;有的物体的形变极其微小。 怎么观察到这个微小形变?通过平面镜观察(放大思想)【思路与讨论】(1)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什么作用效果呢?(2)它产生这样效果的原因是什么?进一步分析弹簧形变的情形引导学生得到弹力的概念(二)弹力1.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2.弹力的产生条件:(1)相互接触(互相挤压拉伸或扭曲);(2)发生弹性形变归纳展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弹力情形3.弹力的施力物体: 思考:手受到弹簧的作用力中,谁是施力物体? (1)左图小车受到的弹力,谁是施力物体,谁发生了形变?(2)右图桌子受到的力F1这个的弹力,谁是施力物体,谁发生了形变?(3)右图书受到的力F2这个的弹力,谁是施力物体,谁发生了形变?4.弹力的方向 思考:手受到弹簧的弹力作用,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弹簧恢复形变的方向和形变的方向有什么关系?(1)绳的拉力方向:请画出绳提供弹力的方向(2)杆的弹力方向:请画出杆提供弹力的方向 思考:杆给物体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着杆的方向吗?(3)各类接触面的方向:请画出各个面提供弹力的方向5.弹力有无的判断(1)根据弹力的产生条件直接判断法(2)假设法(常用于微小形变)例如:斜面光滑,使分析左右两图中的小球与斜面之间是否存在弹力? 学生讨论并回答学生记录识记学生讨论并回答学生讨论并回答学生动手画出三种情况的弹力方向学生参与判断学生讨论并回答为弹力的学习做铺垫通过学生对教师提供器材的活动感受,认识到各种形变的存在通过教师一步步的提问和引导,有层次地进行实验探究和演示,使学生认识到弹性形变与范型形变的概念,微小形变的存在通过体验微小形变的存在,培养学生用‘放大’的实验方法观察微小形变的实验思想。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谁是弹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发生的形变。通过易观察的形变引导学生学习形变方向和恢复形变方向与弹力方向的关系,为下面学生画弹力方向做铺垫。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