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68918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2次 大小:29066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
  • cover
福州一中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学段模块考试 高二 地理学科 选择性必修一模块试卷 (完卷75 分钟 满分100 分) 班级_____座号_____姓名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珠穆朗玛峰(28°N,87°E)位于青藏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山脉中。北京时间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珠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据此,完成1~3小题。 1.中国登山队登顶时,图1中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的是( ) 图1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2.5月27日位于28°N的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则珠峰顶部(28°N,87°E)日出时刻是北京时间( ) A.7:20以前 B.7:20-7:39 C.7:40-8:00 D.8:00以后 3.队员此次登顶,在峰顶停留了约150分钟,在此期间( ) A.海口(110°E)太阳高度不断变大 B.东京(140°E)旗杆日影逐渐变短逐渐变短 C.罗马(12°E)与北京始终不在同一天 D.洛杉矶(118°W)始终没有进入到新的一天 月球与八大行星一样作自西向东公转,在地球上的观测者可以观测到月球、地内行星经过太阳表面的天象,且前者比后者经过日面的时间短。图2为甲地观测到的正午、子夜太阳高度年内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图2 4.若h为11°,则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 A.18° B.23.5° C.29° D.34.5° 5.若观测者在甲地某日先后观测到月球、水星经过太阳表面的天象,则第二天正午三大天体在星空中的位置可能是( ) A . B. C. D. 街道走向、行道树和建筑物影响街道地面的日照时间长短。福建省学者小明来到美国波士顿(约42°N)访学。夏至日,小明在某绿树成荫的街道朝天空垂直拍摄,并将照片绘制成图(如图3所示)。图中虚线示意春分日目视太阳轨迹。该地夏至日昼长约15小时。据此,完成6~8题。 图3 6.冬日该街道日出方位最接近( ) A.① B.② C.③ D.④ 7.6月25日,小明用专业器材在同一地点朝天空垂直拍摄,他拍摄到太阳的时段(地方时)最有可能是( ) A.8:30~9:00 B.10:30~11:00 C.13:00~13:30 D.15:00~15:30 8.该街道行道树为当地树种。晴朗无云时,下列日期该街道地面日照时间最长的是( ) A.5 月30日 B.7 月 1 日 C.9 月 1 日 D.11 月30日 图4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城1890 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 据此,完成9~10题。 图4 9.在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该区域可能经历了( ) A.强烈的地震 B.剧烈的海啸 C.频发的飓风 D.汹涌的洪水 10.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 ) 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 ②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 ③甲水域有河流汇入 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冰斗和 U型谷是典型的冰蚀地貌,雪线是终年积雪区的下界,即固体降水和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控制冰川发育和分布。因冰斗底部高度与其形成时当地的雪线高度基本相当,故常依据不同时期冰斗位置来分析气候变化规律,用 U 型谷特征判断冰川活动期次和规模。图5为根据我国西北某山区冰蚀地貌特征而编制的模式化图(忽略局地因素影响)。图中冰斗①~⑧分三期形成,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完好;F 为断层,它改变了冰斗③和⑤的原始位置。据此,完成11~12题。 图5 11.判断各期次冰斗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⑦-③④⑧-⑤⑥ B.⑤⑥-③④⑧-①②⑦ C.①②⑦-⑤⑥-③④⑧ D.⑤⑥-①②⑦-③④⑧ 12.关于图中U型谷发育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前期冰川规模较小,雪线较高, 侵蚀形成U型谷B B.后期冰川规模较小,雪线较低,侵蚀形成U型谷B C.前期冰川规模较大,雪线较低,侵蚀形成U型谷A D.后期冰川规模较大,雪线较高,侵蚀形成U型谷A 当一个地区受到构造抬升时,促使河流在 它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