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70144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498499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4课,愚公移山,课件
  • cover
(课件网)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列子·汤问》 情境导入 这是金沙江,两岸高山峡谷,陡峭险峻;金沙江水流湍急,难以过河。大山里的人们,要通过危险的溜索过河上学工作。这真的太危险了。 请大家帮大山里的人们想想办法,他们可以怎么走出大山? 愚公移山 寓言 文体知识 寓 言 是文学题材中的一种,含有讽喻或者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 大寓言家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叙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扩充文题,讲述愚公故事 1.这是两座怎样的山? 2.愚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3.为什么要移山? 4.怎样移山?结局如何? “方七百里,高万仞。” “年且九十。” 山高大,愚公弱小。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移山过程艰辛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文题扩充法 比读人物,探究愚公精神 小组合作,比较阅读人物态度,思考愚公移山成功的原因? 众人 杂然相许 妻子 献疑 京城氏之遗男 跳往助之 智叟 笑而止之 操蛇之神、帝 惧其不已、感其诚 1.把智叟的话与愚公之妻的话比较,看看态度是否相同?语气有什么区别? “献疑” 关爱、担忧 “笑而止” 自作聪明、嘲讽、阻止 比读人物,探究愚公精神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土如石何”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比读人物,探究愚公精神 2.比较智叟和愚公, 说说你更赞同谁的话。 看问题的角度的对比 愚公:人无穷匮———山不加增。 智叟:残年余力———太行王屋。 移山的动机的对比 愚公:造福乡民和子孙后代。 智叟:愚公移山是为了自己方便。 对人的力量的认同的对比 愚公:看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但群体的力量生生不息的。 智叟:只看到了愚公的残年余力。 目光长远 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信念坚定、积极奋斗、不怕困难 目光短浅 以静止的眼光看问题 逃避、畏惧困难 比读人物,探究愚公精神 2.比较智叟和愚公, 说说你更赞同谁的话。 愚公不愚 智叟不智 对比反讽 “诚”是目标远大有情怀,深得人心; “诚”是迎难而上无所惧,坚定担当; “诚”是他人质疑不动摇,大智若愚。 帝感其诚 3.一字立骨,总结愚公精神。 比读人物,探究愚公精神 一字立骨:深入思考一个关键字的涵义,解读文本内涵,领悟故事寓意。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诚”者恒成! 烘托 悟读故事,思考情景对策 1.有人说,愚公并没有移山成功,“神助攻”才是移山成功的原因? 《愚公移山》其实在更深的的层次上,反映着中国智慧。在中国智慧里,人的努力,不仅可以改变自然环境,而且可以改变神的意志。 精卫填海 女娲补天 夸父逐日 后羿射日 相信人的力量! 悟读故事,思考情景对策 2. 21世纪,大山里的人们如何“移走”大山? 相信人的力量: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坚持不懈、无所畏惧! 1.完成《语文作业本》;(必做基础作业) 2.围绕愚公人物特质,尝试撰写颁奖词,结合评价表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或完成迁移学习鉴赏任务。 (能力提升作业) 3.总结本单元圣贤人物精神特点,补充历史和神话中的圣贤人物,标注其主要事迹和精神,小组合作,以手抄报的形式呈现,张贴在班级展板;或者以电子文集的形式呈现,展示在学校公众号上。(合作探究作业) 布置作业 颁奖词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