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九年级(上)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0小题,共 10分。 1.辽宁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下列民俗文化作品在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医巫闾山剪纸 B. 锦州满族刺绣 C. 老龙口粮食酿酒 D. 大连核雕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铝元素: B. 钙离子: 2+ C. 2个氮分子:2 D. 碳酸钠的化学式: 3 3.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加热液体 C. 倾倒液体 D. 连接仪器 4.下列相关事实或现象用微粒的性质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将氧气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氧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B. 水银温度计可以指示体温———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间隔变大 C. 向汤中加入少量的食盐( )调味———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D. 有毒, 2无毒———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5.科学家在深海海底发现大量光伏发电必需的元素———碲。如图是碲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 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碲属于非金属元素 B. 碲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7.6 C. 碲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电子 D. 碲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2个质子 第 1 页,共 10 页 6.菠萝酯( 11 12 3)学名环已基丙酸烯内酯,广泛用于饮料、糖果等食品工业,下列关于菠萝酯化学式的 说法正确的是( ) A. 菠萝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 菠萝酯中碳、氢、氧元素的个数比为11:12:3 C. 菠萝酯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3 D. 菠萝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7.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各种物质的微观模拟图,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根据图示判 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B. 原子种类在化学变化前后没有改变 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4 8.水是人类生命活动和生产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对水的净化、水的组成进行探究,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1中 、 、 三处分别放置活性炭、石英砂、小卵石 B. 河水经图1装置处理后变为纯水 C. 图2中乙对应的是电源的负极 D. 图2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乙中气体,木条复燃 9.安全问题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酒精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 图书馆着火适宜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C. 扑灭森林火灾时,可通过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D. 用水喷淋灭火主要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10.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及操作均合理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 B.证明石蜡中含有碳元素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氧气的助燃性 A. B. C. D. 第 2 页,共 10 页 二、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7分。 1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是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淀粉是粮食 最重要的成分,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无细胞条件下,利用二氧化碳人 工合成淀粉[( 6 10 5) ],标志着人工合成淀粉领域的重大颠覆性和原创性突破。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 也成功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科学层面上,这项突破性进展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如图所示。 人工光合成阶段: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进行光伏发电直接电解水制取氢气,再用 2与 2合 成甲醇( 3 )完成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与存储。 生物暗合成阶段:在甲醇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将甲醇聚合成 3 6 3(简称 3),再通过生物途径优化,将 3 6 3聚合成 6 11 9(简称 6),再进一步合成 化合物,即淀粉[( 6 10 5) ],化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 不断作出新贡献。 依据所给信息,回答问题。 (1)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可再生能源。 (2)人工光合成阶段,二氧化碳和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