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了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解释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分析各类常见地貌类型的成因 课标解读 目录 CONTENT 01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02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03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问题探究 ? 台湾野柳地质公园“女王头” “女王头”是如何形成的? 为什么近年来“女王头”面临“断颈危机”? 海蚀作用 风力差异侵蚀作用 使得“女王”的颈部不断变细 出门旅游,常常可以看到千姿百态的地形:一望无际的平原、高大连绵的山脉…… 这些地形都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的学习将会找到答案! 一望无际的平原 高大连绵的山脉 0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THE POWER TO SHAPE THE SURFACE 01 能量 来源 地球本身,地球运动旋转能、引力能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之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 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表现形式 风化 | 侵蚀 | 搬运 | 堆积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之外力作用 01 科罗拉多大峡谷 流水侵蚀切割 板块碰撞、地壳抬升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02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Internal force and surface morphology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 1912年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末 海岭 海沟 魏格纳提出 “大陆漂移学说” 勒皮雄、麦肯齐、摩根等提出“板块构造学说” 赫斯和迪茨提出 “海底扩张学说” 02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之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美 洲 板 块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 欧亚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 南 极 洲 板 块 大板块内部还可以划分出若干小板块。 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当中,板块交界处活跃,板块内部稳定。 02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之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岩石圈被断裂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六大板块。 板块之间的基本关系: 相互碰撞 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 裂谷 海洋 彼此分离 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 海沟 岛弧 海岸山脉 褶皱山脉 消亡边界 板块张裂 生长边界 02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之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的两侧多是什么 样的地形? 生长边界主要分布在何处? 02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之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思考: 【情况一】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 大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千岛海沟 日本 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 岛弧链 02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之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海沟 岛弧 太平洋板块 欧亚板块 【情况一】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 大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 02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之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海沟 海岸山脉 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 【情况二】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 大陆板块相撞处,往往形成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 02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之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太平洋板块 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 印度洋板块 欧亚板块 【情况三】大陆板块之间的张裂处 如果板块张裂的地方在大陆上,由于陆壳较厚,会形成狭长的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02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之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开始张裂 形成大陆裂谷 发育为海洋 温馨提示: 东非大裂谷不是六大板块间的交界,是六大板块中的非洲板块内部次板块间张裂形成。 【情况四】大洋板块之间的张裂处 如果板块张裂的地方在大洋上,由于洋壳较薄,岩浆会从海底涌出,冷却后形成海岭,又称“海底山脉”或“大洋中脊”。 大 西 洋 海 岭 02 内力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