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71377

河南省郑州市第三协作区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5-11-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21475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南省,11月,解析,试题,地理,期中
    高一地理必修一上期期中考试试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凌日是指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日面上有一个小黑点缓慢移动。读下图,完成1~2题。 1.若发生“金星凌日”现象,则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凌日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金星凌日”时,金星与太阳、地球近乎排成一条直线,这体现的行星运动特征是(  ) A.同向性 B.共面性 C.近圆性 D.连续性 读我国105°E沿线地区与全球同纬度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对比图,回答3~4题。 3.我国105°E沿线地区与全球同纬度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平均值差异最大的地区在(  ) A.20°N附近   B.30°N附近 C.35°N附近  D.40°N附近 4.我国105°E沿线相应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同纬度全球平均值差异大,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地势高   B.云雨多 C.纬度低   D.白昼短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 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浅层地能被誉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完成5~6题。 5.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6.浅层地能的主要能量来源最可能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地球内部 硅化木是几百万年以前的树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后,木质部分被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硅替换而成的树木化石。它保留了树木的木质结构和纹理。下图为新疆野马生态园中的硅化木图片,图中硅化木来自新疆奇台县等地的茫茫戈壁,树种以柏树(属裸子植物)为主。很多硅化木长度在3米以上,其中最长的达46米,被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据此完成7~8题。 7.该地的硅化木主要树种在地质史上迅速发展的时期为( )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8.奇台县等地出露有近千棵硅化木,说明该地在硅化木形成前曾经( ) A.火山活跃 B.炎热干燥 C.温暖湿润 D.冰川覆盖 2025年11月8日,佛山某学生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傍晚最美的天空(图1)。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该学生拍摄的“最美天空”,这种现象出现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臭氧层 10.“最美天空”的形成与图2中相关的环节是(  ) A.①大气吸收   B.②大气反射 C.③大气散射    D.④大气逆辐射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图1为四川广安某山区的传统民居图,民居坐北朝南,屋前为石质(水泥)院坝,屋后种植林木,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室内不需要空调同样有纳凉的效果。图2为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夏季白天,屋前石质院坝较屋后山林地(  ) A.气温更高,气压更低 B.气温更低,气压更高 C.气温、气压均较高 D.气温、气压均较低 12.为抵御冬季南下冷风且提高室内保暖效果,该民居白天可以(  ) A.打开后窗,关闭前门   B.关闭后窗,打开前门 C.后窗、前门均打开   D.后窗、前门均关闭 13.广安民居适应当地环境,利用“穿堂风”这种建造格局符合(  ) A.月相的变化   B.大气保温作用 C.水循环原理  D.热力环流原理 土壤水分转化是联系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重要环节。某科研小组进行人工降雨实验,测量降雨前后土壤体积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降雨情景相同,土壤质地相同;在30°的坡地上设置覆盖石子、裸地两种情景;土壤体积含水率的测量深度分别为30 cm、60 cm和100 cm。实验结果如以下两图所示。据此完成14~16题。 14.据图1判断曲线Ⅰ是深度为30 cm的土壤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