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一、红军长征的背景 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在各革命根据地内,有几百个县建立了人民政权。革命武装发展到10万人。 面对红军革命根据地的壮大,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军事 “围剿” 从1930年到1933年,国民党反对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四次大规模军事“围剿”。 思考:为什么前四次反围剿都成功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呢? 一、红军长征的背景 完成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的表格,思考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会失利? 时间 国民党军 中央红军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次 1930— 1933年 10万 4万 第二次 20万 3万 第三次 30万 3万 第四次 40万 7万 第五次 1933.9 50万 8万 成功 失败 毛泽东 周恩来 朱德 博古、 李德 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 避敌主力,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各个击破。 敌退我进,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分散兵力、冒险进攻 保守防御 运动战 游击战 不顾中国革命实际情况,制定“左”倾战略战术 阵地战 “左”倾:指军事上冒险,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陷入激进、冒险、盲动的倾向。 “右”倾:指军事、政治思想上的认识落后于实际,陷入保守、落后、妥协的倾向。 一、红军长征的背景 完成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的表格,思考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会失利? 时间 国民党军 中央红军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次 1930— 1933年 10万 4万 第二次 20万 3万 第三次 30万 3万 第四次 40万 7万 第五次 1933.9 50万 8万 成功 失败 毛泽东 周恩来 朱德 博古、 李德 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 避敌主力,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各个击破。 敌退我进,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分散兵力、冒险进攻 保守防御 运动战 游击战 不顾中国革命实际情况,制定“左”倾战略战术 阵地战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 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上“左”的错误 ②冲破四道封锁线 渡过湘江 ①1934年10月中央红军 开始长征 二、红军长征的过程 地点: 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 目的: 进行战略转移,保存革命力量 血战湘江:“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红色的了,江底到处是战士的尸体,我们老百姓都说,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陈树湘,湘江战役,壮烈牺牲。 ②冲破四道封锁线 渡过湘江 ③红军强渡乌江,攻克遵义→遵义会议1935.1 ①1934年10月中央红军 开始长征 二、红军长征的过程 地点: 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 目的: 进行战略转移,保存革命力量 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渡过湘江后,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 正是在这危急关头,毛主席挽救了红军。他力主放弃会合二、六军团的企图,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争取主动,打几个胜仗,使部队得以稍事休整……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三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 ———刘伯承:《回顾长征》 二、红军长征的过程———遵义会议 二、红军长征的过程———遵义会议 1.概况: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①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②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③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时 间 内 容 地 点 分 工 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周恩来、毛泽东等负责军事 成立了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 会议名称 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意义: 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 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③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