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74790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2课时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日期:2025-11-20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1372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金属,化学,九年级,人教,学年,2025-2026
  • cover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2课时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设计 课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型 新授课 教材 第八单元课题2(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认识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能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初步预测常见金属的主要性质,设计实验方案,分析、解释有关的实验现象,进行证据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3.初步学会研究物质化学性质、认识规律的一般方法。 素养目标 1.化学观念: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学习认识物质性质规律的一般方法。 2.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探究,收集证据,建立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模型,并运用该模型解释和预测金属的化学性质。 3.科学探究与实践:经历设计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体会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 2.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源于人教版2024年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了金属与氧气、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它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整个化学知识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材首先通过“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历史记载,引出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里置换出来,从而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接着,教材设计了探究铝、铜、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最后,教材总结出常见金属在水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并介绍了其应用。教材内容编排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金属与氧气、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到了一些金属制品,对金属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然而,九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困难。他们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可能缺乏对实验现象的深入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此外,学生在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不能灵活运用知识。 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直观地感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含义。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时,教师应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知识回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金属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金属之间的活动性又存在一定的区别。请同学们说一说,如何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交流) 【学生回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1)依据金属与O2反应难易程度:如铝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而铁需要在点燃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说明铝活动性比铁强,更易与氧气反应。 (2)依据金属能否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如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