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75991

【教学评一体化】北师大版三上7.4《存零用钱》(教案)

日期:2025-11-2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19866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学,一体化,北师大,三上,存零用钱,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认识小数》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本单元隶属于 “数与代数” 领域第一学段 “数的认识” 范畴。《课程标准》在 “内容要求” 中明确规定:“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会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小数的大小;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并能解决与小数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在 “学业要求” 中提出:“能借助元、角、分或米、分米、厘米等常见量,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能正确读、写一位和两位小数,能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运用小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数感和应用意识”。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掌握整数概念、百以内加减法以及常见计量单位(元、角、分,米、分米、厘米)基础上,首次接触小数的关键内容,承接整数的学习,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小数知识(如多位小数、小数乘除法)及百分数、分数与小数的转化奠定基础,核心内容分为五大模块: 1.小数的初步认识与读写:结合 “水果店商品价格” 情境,以元、角、分为依托,理解小数的组成(如 3.15 元表示 3 元 1 角 5 分),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如 3.15 读作三点一五),明确小数点的作用; 2.小数与常见量的转化:借助 “量身高”“物体长度测量” 场景,建立小数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联系(如 1.44 米 = 1 米 4 分米 4 厘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转化; 3.小数大小比较:通过 “货比三家买文具” 的生活情境,学会比较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大小(如比较 4.90 元与 5.10 元,4.20 元与 4.60 元),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更优方案; 4.小数加减法计算:围绕 “存零用钱”“购买商品”“竹子生长高度计算” 等任务,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 12.5 元 + 4.3 元,29.9 元 - 16.8 元),理解 “小数点对齐” 的算理; 5.小数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 “购买不同杯子”“计算电话费支出” 等综合问题,运用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加减法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三)学生认知情况 学生已掌握整数的读写、加减法运算,熟悉元、角、分和米、分米、厘米等常见计量单位,且在生活中接触过商品价格、身高体重等小数场景,具备学习本单元的基础经验,但存在以下认知挑战: 1.小数意义理解困难:易将小数与整数混淆,如认为 3.15 元是 3 元 15 角,不理解 “15 角实际是 1 元 5 角,3.15 元应拆分为 3 元 1 角 5 分”,无法准确把握小数各数位的实际含义; 2.单位转化混淆:在小数与常见量转化时,易搞错单位间的进率,如将 75 厘米错写成 7.5 米,不清楚 1 米 = 100 厘米,小数的十分位对应分米、百分位对应厘米; 3.大小比较逻辑薄弱:比较小数大小时,易受整数比较思维影响,如认为 4.90 元大于 5.10 元(因 9>1),忽略整数部分的大小优先原则; 4.加减法算理模糊: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难以理解 “小数点对齐” 的本质是 “相同单位对齐”,如计算 12.5+4.3 时,可能出现末位对齐(5 和 3 对齐,2 和 4 对齐,1 单独对齐)的错误,导致计算结果偏差。 二、单元目标拟定 1. 能正确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能熟练进行小数与元、角、分及米、分米、厘米的转化;能准确比较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结果不超过两位小数),规范写出计算过程;能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小数信息,运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正确列出算式并计算。 2. 经历 “情境感知→直观关联(元角分 / 长度单位)→概念提炼→方法总结→应用拓展” 的学习过程,通过 “说一说、填一填、比一比、算一算” 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本质;在对比 “3.15 元与 3 元 1 角 5 分”“1.44 米与 1 米 4 分米 4 厘米”“4.90 元与 5.1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