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76196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课件(17张PPT)

日期:2025-11-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358978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7课,明朝,灭亡,清朝,建立,课件
  • cover
(课件网) 明神宗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却长期不理朝政,致使不少重要机构无法正常运转。虽然他并不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但后人常说,明实亡于明神宗。 人们为什么这样评价他呢 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又是怎样的呢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一、积重难返朝纲乱———政治腐败 二、力挽狂澜昙花现———张居正改革 三、螳螂捕蝉民变起———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四、黄雀在后山海变———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一、积重难返朝纲乱———政治腐败 明武宗 正德 明朝第10位皇帝 尚武爱玩 重用宦官刘瑾 明世宗 嘉靖 明朝第11位皇帝 沉迷炼丹 重用严嵩 明神宗 万历 明朝第13位皇帝 深度肥宅爱好者 长期怠政 明熹宗 天启 明朝第15位皇帝 爱好木工 重用宦官魏忠贤 庙号 年号 ①皇帝多沉迷享乐,重用宦官,疏于朝政;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表现: ②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结党营私,纷争不已; 一、积重难返朝纲乱———政治腐败 材料:官豪势要之家…其田连阡陌地尽膏腴,多夺民之田以为田也。…让此之时,天下财货,皆聚于势豪之家。 ———《明经世文编》 上述材料,反映明朝后期政治腐败带来怎样的后果 ③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 明朝周臣的流民图(局部) 后果: 土地兼并 政治腐败 导致 加深 社会动荡 二、力挽狂澜昙花现———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 (1525—1582) 时间 措施 经济 政治 军事 结果 万历初年 “一条鞭法” 整顿吏治 巩固边防 张居正去世后,改革举措大多废止 为什么张居正的经济改革被称为“一条鞭法" 《明史》对他的评价是:“通识时变,勇于任事。” 成效: 简化税收手续 减少官吏盘剥 政府税收增加 政治局面为之一新 在清丈田亩的基础上,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按银两收税。 货币税取代实物税 三、螳螂捕蝉民变起———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明末乱象: 材料一:(明朝后期)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原有的赋税)难缓,额外(加派的赋税)复急。 ———郑廉《豫变纪略》 材料二:自去岁[崇祯元年(1628年)]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 ———计六奇《明季北略》 政治腐败 社会动荡 赋税沉重 农民起义 天灾 如果没有连年大旱,明末的农民起义会爆发吗? 根本原因:明末政治腐败,赋税沉重,阶级矛盾尖锐。 直接原因: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 三、螳螂捕蝉民变起———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读地图,梳理“李自成起义的概况。 起义 进军中原,提出口号 攻克西安,建立政权 挥师北上,直抵 年,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 陕西 均田免粮 大 顺 北 京 1644 三、螳螂捕蝉民变起———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 明末歌谣 广大民众对李自成起义军的态度如何?为什么 支持、拥护的态度 ①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②军纪严明;③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平均土地,免于纳赋,反映了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和反压迫的愿望。 (民心丧尽) (赢得民心) 明朝官府 广大人民 李自成起义军 政治腐败 土地兼并 均田免粮 军纪严明 1.明朝灭亡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请在□内画“√” □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土地兼并严重 □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2.梳理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