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单元分析】 本单元以“童话世界”为主题,通过经典童话激发三年级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帮助其理解真善美的价值内涵。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体会其中的真善美”。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初步接触了童话,对童话这一体裁有了一定的感性认知。这次专门安排童话单元,旨在进一步从感受想象、体会真善美这两个角度提出学习要求,提升学生读童话的能力。本单元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要素作了安排: 【文本分析】 《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是我国作家张天翼的作品,写的是一个爱幻想的孩子王葆得到了梦想中的宝葫芦,这个宝葫芦给王葆的生活带来奇妙的变化,也给他带来了种种烦恼。作品表达了幸福要靠自己的努力的主题。课文节选的是原作的开头部分。在这一部分,宝葫芦还未正式出场,留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并能激发学生阅读原作的兴趣。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1-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了主人公王葆介绍自己;第5-17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了王葆回忆小时候奶奶经常讲宝葫芦的故事;第18-21自然段是第三部分,写王葆幻想着自己能得到一个无所不能的宝葫芦。 课文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生动地刻画出王葆的童真形象。开篇即写“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强调这是王葆自己与宝葫芦的故事,语气肯定而又带有几分神秘,一个天真、活泼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王葆小时候缠着奶奶讲故事的场景十分有趣,奶奶给他洗脚、剪指甲时,他总是逃避,然后提附加条件要求听故事。这里的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极为逼真,富有画面感,生动地表现了王葆和奶奶的亲密,也表现了王葆的淘气和顽皮,刻画出一个好奇心强、爱听故事、充满童真的儿童形象。课文第15-17自然段集中写了奶奶讲的那些故事,突显了“宝葫芦”的神奇形象。课文第18-21自然段交代了王葆想要宝葫芦的心理动因。“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主人公因为听故事入了迷,竟然朝思暮想起来。后来,当小主人公遇到“对着算术题发愣”“和同学们比赛种向日葵却谁也比不过”等种种不顺的情况时,总是幻想自己拥有一个无所不能的宝葫芦。课文节选到此为止。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参与课堂活动,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然而,在发挥想象和生动讲述方面,部分学生可能缺乏经验和技巧,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教学目标】 1.认识“普、矩”等生字,读准“少、冲”等多音字,会写“葫、芦”等字,会写“声明、神仙”等词语。 2.了解奶奶给王葆讲的关于宝葫芦的故事,体会宝葫芦的神奇之处,感受童话奇妙的想象。 3.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能围绕“如果我有了宝葫芦”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提取王葆的基本信息,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2.了解奶奶给王葆讲的关于宝葫芦的故事,体会宝葫芦的神奇之处,感受童话奇妙的想象。【教学难点】 1.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 2.能围绕“如果我有了宝葫芦”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PPT课件,板贴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普、丫”等生字,读准“少、冲”等多音字。 2.会写“葫、芦”等字,会写“声明、神仙”等词语。 3.学生能够准确提取并整理王葆的基本信息。 4.梳理故事脉络,了解故事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葫芦的图片(或实物)激趣导入,引导了解葫芦的悠久历史以及寓意。 2.出示单元导语,引导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王国。相机引出课题《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板书课题) 3.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