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人类发射的围绕地球运转的卫星,位于地月系内,小行星2025T℉飞掠高度低于多数卫星轨道,说明其已进入地月 系范围。该小行星并未围绕地球运转,故不属于地球的自然卫星:该小行星未坠落至地表,仍属于自然天体:由材料可 推知该小行星质量小,天体引力应较小。 2.B结合材料可知,小行星2025T℉直径仅1~3米,体积很小,反射太阳光有限,导致其飞掠南极洲上空时未被及时捕捉 到。该小行星飞掠南极洲上空时位于地球与月球之间,月球不会形成遮挡:小行星飞掠南极洲上空后仍然被观测到,说 明地表监测系统一直在监测外来天体,只是可能飞掠南极洲上空时为清晨,体积小反射光照少(或气象观测条件较差) 而没有被捕捉到。 3.C地表监测系统监测并预测外来天体运动轨迹,有利于及时采取相应防御措施,减轻或避免对地球的撞击,保障地球 始终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保障地球生命安全 4.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因此第26个太阳活动周期最可能开始于2031年。 5.D当太阳活动异常强烈时,到达地球的太阳高能带电粒子也会变得特别强,部分高能带电粒子可能会与较低纬度的地 球大气强烈碰撞,致使较低纬度地区出现极光现象,极光观测范围扩大。太阳活动异常与地震的发生无关:太阳黑子和 耀斑往往相伴出现,太阳活动异常强烈时,太阳黑子数量及大小都将变大,太阳表面的暗黑斑点增多:太阳活动强烈时, 信鸽迷航现象将增多。 6.B读图可知,我国东北地区西部地壳厚度较大,故莫霍界面埋深较大,而中东部地区地壳厚度相对较小,故莫霍界面埋 深较小 7.D读图可知,东北地区西部为大兴安岭、东部为长白山区,海拔较高,地壳厚度较大,巾部为松辽盆地,地势低,地壳厚 度小,故导致东北地区不同区域地壳厚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8.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纵波在液态介质传播过程中,速度会减小,而横波会消失,利用纵波和横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速度差异可以勘探出地下石油资源的分布 9,D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好”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坏”臭氧主要分布在对流层。 10.A结合上题可知,“好”臭氧主要是指分布在平流层中的臭氧,平流层中的臭氧含量大,存在臭氧层,可以吸收大量太 阳紫外线,避免地球上的生命受到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11.C臭氧属于温室气体,“坏”臭氧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热量主要直接来源于地面长波辐射,“坏”臭氧的存在 会增加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导致气温升高,加剧温室效应 12.B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中E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F表示大气反射,G表示经过大气削弱后到达地表的 太阳辐射,H表示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量来源,Q表示大气逆辐射。 【高一11月质量检测·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RL高一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 答策标号涂思;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战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宇宙中的地球十地球上的大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2025年10月1日7时49分,一颗直径仅1~3米的小行星2025T℉以426千米(低于多数卫星轨道 高度)的超近距离掠过南极洲上空,天文学家在其飞掠地球数小时后才通过望远镜捕捉到踪迹。NASA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预测该小行星下一次接近地球将发生在2087年。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