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79876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

日期:2025-11-19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2990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湖北省,学期,试题,化学,考试,期中
  • cover
2025年秋季期中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 H-1 O-16 Ca-40 Zn-65 N -14 一、选择题(共13个题,共18分,1-8题,每题1分;9-13题,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古代典籍《齐民要术》中记载了用小麦制作酒曲的工艺,该工艺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淘洗小麦 B.磨碎小麦 C.小麦发酵 D.压成曲饼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吸取液体 B.量取液体 C.连接仪器 D.检查装置气密性 3.“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之一。下列做法与此理念相符的是() A.研制无污染农药,减轻水体污染 B.工业废气、废水任意排放 C.露天焚烧作物秸秆,改善环境卫生 D.为满足社会用电需求,大力发展燃煤火力发电 4.建立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下列现象用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一滴水中含有 1.67×10 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B.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花园边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5.歼-35A上使用了钛合金机身,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钛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钛属于非金属元素 B. X的值为2 C.钛的中子数为22 D.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7.2024年,有一种“可呼吸二氧化碳”电池横空出世,被一些能源公司采用作为减少碳足迹的一种手段。已知该电池:放电时吸收二氧化碳,充电时放出二氧化碳;放电时,金属钠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单质和碳酸钠,该技术核心反应过程涉及到的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3个二氧化碳分子: 3CO B.碳酸钠的阴离子: CO C. CO 中数字2的含义: 2个氧原子 D.金属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 Na 7.《本草纲目》记载:“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三七中止血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田七氨酸(其化学式为C H N 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田七氨酸在物质的分类上属于氧化物 B.田七氨酸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个氮分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C.田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8:2:5 D.田七氨酸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8.在点燃条件下, 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微粒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对应的物质是分子构成的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参加反应的 A与B的微粒数目比为1:2 D.一个A 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 9.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雾 B.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10.制取蒸馏水的实验如图甲所示,电解水的实验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实验中a管和b管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2:1 B.用燃着的木条检验b管中的气体观察到木条燃烧得更旺 C.甲、乙两个实验中水分子的结构都会发生改变 D.甲、乙两个实验均可以用于验证水的组成 1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阳离子带正电,所以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一定不变 C.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所以同种元素的离子和原子电子层数一定不同 D.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故只有一种物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12.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不能实现目的的是() 实验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验证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 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3.将一定质量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