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80131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20549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河南省,历史,答案,图片,试题,期中
  • cover
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考试范围:1-12课 考试方式:闭卷 : 选择题 1.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说明北京人( A.学会用火 B.使用磨制石器C.使用打制石器D.开始农业生产 2.在我们漯河,有一处距今8000多年的舞阳贾湖遗址,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 家猪骨骼。这证实贾湖居民( ) 0 A.已经学会保存火种 B.会建造干栏式建筑 C.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D.生活在旧石器时代 3.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地,墓葬排列有序,大、中、小墓差别极大。大墓不 但规模大,且随葬品丰富精美。凡有随葬品的墓,随葬品的数量差距十分悬殊, 少则一两件,多则百件以上。这说明当时( A.爱美意识形成 B.贫富分化已经出现 C.禅让制度盛行 D.氏族成员地位平等 长 4.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古城是一个具有宫殿区、内城、外城和外围水利系统四 重结构的庞大都邑。据此可知,良渚() A.最早开始定居生活 B.农耕技术领先 C.有多元文化特征 D.具备早期国家形态 5.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这是国宝级文物“青铜利簋”内 壁铭文的部分内容。它为我们研究三千多年的一场关键战役提供 最直接都实物证据。这场“关键战役”是指()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阪泉之战 D.长平之战 6.为防范蛮夷入侵,周王将三个最得力的辅臣召公、周公、太公分封在山戎、 日 东夷、淮夷三个最大威胁的附近。材料表明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 ) A.促进经济发展B.推动民族交融 C.传播中原文化 D.推动西周统治 7.按照西周的规定,天子可以享用九鼎。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竞问“鼎之小 大轻重”,挑战周王权威。该事件反映了() A.封邦建国 B.民族交融 C.诸侯争霸 D.王室衰微 8.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日 和逐步推广,推动了社会进步。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A.推动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B.有利于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C.促使分封制度进一步瓦解 D.为争霸战争提供物质基础 : 9.战国时期,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的改革是( A.李悝变法 B.吴起变法 C.商鞅变法 D.管仲改革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 出卷网创建 10.都江堰在修建过程中,李冰等经过精心设计,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 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 面的作用。这说明都江堰的修建() A.加快了黄河流域发展 B.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 C.使皇帝制度开始确立 D.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1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 以相互转化。下列言论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12.“(思想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 的原则。”对此,墨子提出的“原则”是() A.民贵君轻B.“仁者无敌”C.“仁政” D.“兼爱”“非攻” 13.下列哪一项是商朝文明的重要标志?() A.青铜器和甲骨文B.铁器和竹简C.陶器和甲骨文D.玉器和帛书 14.四川三星堆文物中,既有与中原夏商王朝类似的青铜器和玉器,又有独具古 蜀特性的金杖、青铜人像、面具等。这体现出中华文明的() A.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和长江流域 B.夏商时期的手工业高度发达 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性 D.当时四川是政治经济重心 15.秦统一之前,中国地域内有许多分封的诸侯国,各国有自己的国君或王,中 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有限。秦统一后,为了有效的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 在地方推行(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御史大夫 16,柳宗元的《封建论》曾评论:“周之事迹…失在于制,不在于政。秦之事 迹…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