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妖、矩”等8个字,会写“介、绍”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介绍、神仙”等词语。 2.读故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 3.由篇到本,拓展阅读。 【教学过程】 一、阅读单元导读页,知晓童话单元读写要求 1.出示单元导读页,阅读本单元语文要素。 2.回顾三上第三单元的童话故事和语文要素,发现什么异同? 二、梳理故事主要内容,初步感知王葆人物形象 导入:我们今天将一起走进童话故事《宝葫芦的秘密》,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1.简介作者及代表作品。 张天翼(1906-1985),中国当代作家。曾经担任《人民文学》主编,《儿童文学》编委等职。代表作有童话《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他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2.检测预习。 3. 合作学习:梳理故事主要内容 4.交流汇报 5.说说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他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预设:原因一是奶奶讲的传说故事中的宝葫芦太神奇,把王葆深深地吸引住了;二是他渴望得到宝葫芦来解决问题,消除学习和生活中的烦恼。王葆是一个淘气、天真、爱听故事、爱幻想的孩子。 三、聚焦细节,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1.《宝葫芦的秘密》主人公是王葆,王葆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预设1:①“我要讲的,正是我自己的一件事情,是我和宝葫芦的故事。”②“什么?宝葫芦?就是传说故事里的那种宝葫芦吗?”———自我介绍时特别强调这是“我”和宝葫芦的故事,仿佛他真的拥有了一个宝葫芦,说话的语气中带着几分神秘,可见,王葆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预设2:①“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就得给我讲个故事……”②“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上次讲的是……”③“……一得到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我”缠着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百听不厌,可以看出王葆是一个淘气、顽皮、好奇、爱听故事、充满童真的孩子。 2.朗读对话,读出奶奶的“求”、王葆的“赖”。 预设3:①“我听了这些故事,常常联系到自己……。”②“一直到我长大以后,有时候还想起它来。……”———我”一直幻想着能得到一个宝葫芦,尤其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烦恼时,渴望得到宝葫芦来解决问题。可见,王葆是一个天真、爱幻想、虚荣、不努力的孩子。 2.读了文中,我们发现王葆是个极其普通的孩子,他淘气、顽皮,争强好胜,不够努力。这似乎和篇章页里的那句话有矛盾,我们来读一读———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3.“真善美的形象”,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预设:勤奋好学诚实善良认真负责乐观积极…… 4.但王葆的形象似乎和“真善美”没有关系啊,这是怎么回事呢? 预设:节选。节选的童话故事开头部分,也就是说,一开始主人公有各种缺点是合情合理的,正是经过后来各种曲折经历,到故事结局时,他一定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变得懂事了,这也是传递真善美的一种方式。这可以算是一个成长故事。 小结:的确,《宝葫芦的秘密》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顽童成长的故事,课文后面的“选做”题也提示我们了,我们来读一读。 5.中间发生一些特别的事让王葆有了改变。“宝葫芦故事”最有创意的地方就在这里,主人公拥有宝葫芦后的经历,让读者在笑声中有更深刻的思考。我们认识了王葆小朋友,知道了他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的原因。下节课,我们继续读宝葫芦的故事,探索宝葫芦的秘密。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比较阅读奶奶讲的几个故事,发现童话故事的奇妙。 2.从奶奶讲的故事内容想开去,根据结局设想故事情节,大胆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