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3单元 书法和篆刻的深层魅力 方寸之间 印章 你们知道名作上面红色的东西是什么吗? 欣赏视频 本课,我们将赏析历代经典篆刻作品,了解文人篆刻的艺术追求,在深入了解篆刻形式美的基础上,观照篆刻艺术的创造性发展,探索篆刻艺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商周:出现印章,统称“玺臣民用“印”。 秦:秦始皇规定,皇帝用为“玺”。 起源 商周-秦 “亚禽氏”铜玺:出土于安阳殷墟,代表中国商朝出现篆刻历史。 篆刻艺术的发展 篆刻艺术的发展 汉代:封泥钤印,用于公文保密。 隋唐:官印变大,文字弯曲,唐代皇帝印称“宝”。 实用时期 汉-唐 汉印字体由小篆演变成“缪篆”。缪篆字体结体简化,笔画平整方直;整体章法稳定平衡。 “利苍”玉印 皇后之玺 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篆刻趋于瘦挺方直,率意为之。形制上出现多面印。 篆刻艺术的发展 宋代:“九叠篆”官印,私印艺术兴起。 元代:花押印流行,开始用石材刻印。 艺术转型 宋-元 九叠篆 都统所听之印 元帅之印”铜印 篆刻艺术的发展 达到篆刻发展高峰,流派纷呈。文人篆刻成为独立艺术,形成不同流派,出现篆刻理论著作。 鼎盛时期 明-清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印:章法结构紧密。布局上,“江”和“岸千尺”呈对角的疏旷对应,“断”与“流有声”呈对角的紧密对应,虚实交叉,给人印象深刻。 核心要点总结 权力象征 实用工具 艺术表达 文人篆刻诞生是 核心转折点 任务一:了解文人篆刻的发展历史 宋代以来,文人画兴起,文人不满工匠篆刻的程式化,将书法笔墨意趣融入印面;同时,文人把个人情志、诗文意境注入篆刻,使印章从 “实用工具” 变为 “抒情载体”。 “写意” 审美需求 篆刻为什么会走向艺术表达与文人篆刻———文化层面 篆刻为什么会走向艺术表达与文人篆刻———技术层面 印章材料主要是铜、玉、牙、角等。材料硬度高,文人难以直接参与雕刻。 元代以前: 王冕开始尝试用花乳石刻印。 元代后期: 质地温润、软硬适中、易于受刀的石材(如浙江的青田石、福建的寿山石等)被大量发现并广泛用于制印。 明代中期以后: 花乳石 铜、玉、牙、角 青田石、寿山石 物质基础 明清时期,文人篆刻进入繁荣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篆刻流派和知名印人。 明代大画家文徵明之子文彭深谙篆刻之道,他开启了以青田石刻章的新风尚。他是早期文人篆刻的代表人物,另一位明代篆刻家何震曾以他为师。此后,吴昌硕、邓石如等名家辈出,将文人篆刻推向高峰。 文彭:文徵明长子,明代书法篆刻家、书画家。 文彭幼承家学,诗、文、书、画、印无一不精。县试名列高等,乡试屡挫。嘉靖三十五年(1556 年),文彭以岁贡生的资格赴京考试,以廷试第一授嘉兴府学训导。后官至南京国子监博士,兼官北京国子监博士。 文人篆刻的开山鼻祖———文彭 欣赏视频 近现代以后,篆刻的实用性相对减弱,艺术性得到彰显。以齐白石为代表的篆刻家在篆刻中融入了绘画性,篆刻艺术成为完全独立的艺术门类。 吴门派 苏州篆刻艺术独树一帜,文徵明、文三桥父子创造的吴门派篆刻,是文人篆刻上的第一个流派,世称吴门派。 文彭———琴罢倚松玩鹤 林皋———碧云馆 代表: 汪关———善道 文人篆刻的流派 文人篆刻的流派 徽派 徽派是篆刻史上著名的流派之一,主要指安徽这一地域的印派,又称“皖派”。明代何震首创。作品风格苍古朴茂,化古为今,力矫印法乖谬浅陋之时弊。 何震———兰雪堂 苏宣———醉月楼 代表: 朱———张长君 文人篆刻的流派 歙派 歙派的开创者是程邃,因程系歙县人,故人称之为“歙派”。歙派诸子善以涩刀拟古,风格浑朴高古,对篆刻刀法的创变影响很大。 程邃———玉立氏 巴慰祖———下里巴人 代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