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秋季永州市第十六中学期中测试八年级历史试卷 时间:60 满分:100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道光十一年(1831年)白银外流量为684万银元,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激增到1 388万银元,道光十九年(1839年)又锐减到219万银元。导致白银外流量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闭关锁国和政治腐败 B.鸦片走私和林则徐禁烟 C.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D.《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 2.1850年,马克思在论述某一战争的影响时写道:“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8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之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该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1856年英国炮轰广州城,广州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把上岸的侵略者赶跑。1858年广州牛栏冈一带群众协力迫使英法联军狼狈逃回城里。据此可知,当时( ) A.群众有反侵略的意识 B.义和团运动开始兴起 C.清政府坚决抵抗英军 D.广州城尚未开埠通商 4.19世纪中后期,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发起了一场引进西方军事和经济技术的运动。这场运动( ) A.挽救了清王朝统治 B.唤醒了民众救亡意识 C.推动了早期近代化 D.改变了封建政治制度 5.冯子材“以帕裹首,赤足草鞋,持矛大呼”,这一举动大大激励了爱国将士,他们纷纷奋勇向前与敌人展开白刃搏斗,将中路法军击退。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雅克萨之战 D.镇南关大捷 6.“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由此可知,一些有识之士预见了《马关条约》的签订( ) A.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B.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C.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7.张謇说:“国家如同一棵大树,教育是花,军队是果,而实业是根。”他认为救国的根本是( ) A.重视教育事业 B.增强军事实力 C.发展社会经济 D.解放人们思想 8.1878年,清政府向左宗棠发布圣谕,西征军中如果有将才要多多留意,可用于处理新疆地区善后事务,清政府此举意在( ) A.防止英国渗透 B.巩固西北边疆 C.完善科举制度 D.加强君主专制 9.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曾试图武力侵入中国台湾;光绪五年(1879年),日本吞并了清朝藩属国———琉球;光绪十一年(1885年),日本制定出“十年扩军计划”;光绪二十年(1894年),朝鲜发动东学道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这些史实可以说明,这一时期( ) A.日本正在进行政治改革 B.日本不断吞并中国领土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 10.1912年四川军政府铸造的银币,银币背面上方铸“中华民国元年”,中间铸刻的篆书“汉”字取代了惯例使用的代表封建帝制皇权的蟠龙图案。这一变化可以佐证辛亥革命( ) A.追求民主共和 B.掀起实业救国热潮C.废除科举制度 D.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1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入同盟会者激增,“一日附者率数千”,趋炎附势之徒也竞相加入,借以获得进身之阶。这反映了( ) A.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B.辛亥革命潜藏危机 C.民生主义初步实现 D.军阀割据局面形成 12.清末,梁启超首先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到民国初年,各种以“中华”命名的组织和机构蓬勃兴起,如“中华革命党”“中华银行”等。这一现象( ) A.否定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B.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传播 C.体现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D.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13.“这一天……部队举行穿过皇宫的盛大游行。……各部队人数规定如下:俄国兵八百名,日本兵八百名,英国的印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