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48477

16青山不老 教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1536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青山不老,教案
  • cover
教学要求 1.认识“虐、踞、淤”,理解“肆虐、归宿、风雨同舟、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重点难点 1.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祖国的坚定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2.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16  青山不老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kànɡ)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①坐在土炕上,作者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为什么作者要写自己的感受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暗示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nüè)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 的怪物盘踞(jù) 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②说说县志记载的内容的意思。]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段导读:这段写山沟以前恶劣的环境。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 ,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③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呢 ]段导读:这段写老人生活的艰辛,突出老人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  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④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 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yū)泥 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⑤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这两个自然段写村干部的补充介绍、老农的陪同参观,展现了老农15年植树造林、造福后代的成绩。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讲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所面临的大小环境即取得的成绩。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⑥“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说老人“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⑦怎样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知识点详解   ①重点句解析:看着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而作者自己就如同坐在一只小船上,穿行于绿波之中,随波飘摇,非常美好、惬意。作者美好惬意的感受代表着来这里的每一个人的感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