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85098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统编版

日期:2025-11-21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574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中国特色
  • cover
教学设计 课题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全书承上启下的连接点。在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发展后,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进而阐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路,深入理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懂得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社会主义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增强他们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人翁意识,使之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学情分析 通过小学、初中课堂教学以及互联网学习,历经学校和社会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实践,高一学生对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于我国当代的基本国情与基本制度、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有着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高一学生的感性理解能力强,学习积极性高,自我发展和实现的内需足;但理性分析能力较弱,对于一些概念、观点的认知存在混淆和偏差,看问题往往浅层化、碎片化。特别是在面对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国情和主要矛盾时,在理解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时,欠缺理论联系实际、共性指导个性的思维训练,还很难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 同时,无论在学习兴趣,还是在学习能力上,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多样性和差异性。因此,面对正处于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阶段的高一学生,在教学中既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要注意概念的理解和观念的形成,逐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3.目标确定 本课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要求1.2编写。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及分析如下。 内容要求:“2.1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①政治认同:通过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和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科学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明确只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历史规律,坚守正确价值取向、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③公共参与:通过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明确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学习重点难点 ①重点:懂得近代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理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原因。 ②难点: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特点及取得胜利的原因。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教师活动 播放音乐《沁园春 长沙》。 提出问题:回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路,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学生活动 聆听《沁园春 长沙》,回忆那段峥嵘岁月。 设计意图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所做的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