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85392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6503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7课,近代,以来,中国,官员,选拔
  • cover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一、课标呈现及课标解读 本课选自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第7课,《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对本课提出的要求是: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针对课标要求,对课标进行如下解读:通过对近代以来公务员制度发展历程的学习,认识到我国现代的公务员制度是在吸收古代科举制优良传统以及新中国干部制度经验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的文官制度建立起来的。理解我国现代公务员制度的独特性,进一步认清中国国情和提升国家治理的特色。 二、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和高一历史必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于晚清、民国、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有一定的了解。本单元5、6两课的学习基础,为本课深度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知识铺垫。虽然学生对于晚清科举制度的废除稍有了解,但是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共和国时期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内容。 高二文科班学生思维活跃,探究精神足,学习主动性强,但是,困难在于,学生对制度的分析主要停留于对章程的抽象评价,而弱于结合政权特点、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教师可以提供新鲜丰富的古今历史材料,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弥补学生背景知识的不足,丰盈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通过问题设计,结合相关史料,比较西方文官制度和中国现代公务员制度之间的异同,引导学生中外关联,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统编教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的第3课时,包含“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三个子目。教材以时间为线,主要讲述了三个时期的选官制度变化:晚清科举制受到冲击,最终被废除,清政府设立学堂选官制度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民国时期,在孙中山先生的文官考试思想指导下,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有关文官选拔与甄别的制度设计与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具有中国特色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逐渐形成,国家公务员制度正式推行。 在落实教学任务中,老师需要理清近代以来的选官制度变革历程,还要与前两课进行比较与联系,引导学生理解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和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进而理解制度设计需要传承、借鉴与创新。此外,为了深化学生对选官制度变化与近现代社会变迁之间关系的理解,从制度变革的背景和影响等角度补充史料,开展拓展性探究。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基于对制度产生与实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等要素的深刻理解,才能走进选官制度的曲折发展历程,明白其中的复杂性,理解建设一个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选官制度对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史料的解读,了解不同时期官员选拔和管理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借助时间轴梳理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变革过程,掌握不同时期政府在官员选拔与管理上采取的相应措施。(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 通过相关史料构建具体生动的历史情境,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教师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晚清、民国和共和国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认识到近代以来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在世界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对国家治理方式的一种调整。只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才能提高国家治理水平,促进国家的发展。(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 通过了解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和新中国人事制度建立的过程,理解古代选官制度以及西方文官制度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认识到优秀文明成果的交互作用,引导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