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87820

九年级道法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及研讨

日期:2025-11-21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285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九年级,道法,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研讨
  • cover
九年级《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上册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并自觉付诸行动。 教学目标(锚定学科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玩”转民族风情,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 2.道德修养:在“研”讨案例中,学会尊重、理解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与习俗,培育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品德。 3.法治观念:知晓并理解《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关于民族平等、团结的基本原则,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法律意识。 4.责任意识:通过“创”作宣传方案,明确自身在维护民族团结中的责任,并能将“知行合一”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意愿和能力。 重点: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及其基本方针。 难点:如何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教学过程:【环节一:玩转风情———导入新课,感知“多元一体”(约8分钟) 1.活动:“民族盲盒”猜猜看 玩法:准备数个“民族盲盒”,内装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图片或音频,如哈达、绣球、葫芦丝乐曲、馕饼图片等。 任务:请学生抽取盲盒,通过观察或聆听,猜测其所属民族,并分享对该民族文化的了解。 教师引导:在学生分享基础上,总结提炼:我国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文化丰富多彩,共同构成了 “多元” 的中华民族文化。同时,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华民族,这就是 “一体”。 设计意图:以“玩”激趣,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直观感受中华民族的“多元”,为理解“一体”奠定感性基础。 【环节二:研思案例———探究新知,理解“为何与如何”(约20分钟) 2.议题一:民族团结为何如此重要? 情境材料: 播放短视频《跨越山海的对口支援》:展示东部省份在医疗、教育、产业等方面对西部民族地区的精准帮扶及其带来的巨大变化。 研的任务: 分组讨论:这些帮扶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从经济、社会、人民生活等角度) 思考:如果民族不团结,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会带来哪些危害?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之基、社会稳定之本、经济发展之需、人民幸福之源。这就是我们必须要促进民族团结的原因。 3.议题二:如何促进民族团结? 情境材料: 呈现“文字案例包”: 案例A:某校食堂增设“清真窗口”。 案例B:网络上出现歧视某个民族的言论,网友们的正确做法。 案例C:《宪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研的任务: 开展“案例连线”活动。请学生将上述案例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基本原则进行匹配,并说明理由。 教师升华:明确“民族平等是基石,民族团结是主线,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根本”。同时强调,维护民族团结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环节三:创见行动———拓展延伸,践行“知行合一”(约12分钟) 4.活动:“民族团结我行动”宣传方案策划会 创的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为所在学校或社区设计一个“民族团结宣传周”的活动方案。形式不限(如:制作一部微视频、策划一次主题班会、设计一套文创书签、组织一场民族体育项目体验会等)。 成果展示与评价: 各组简要阐述方案创意。师生从“创意性、可行性、教育性”等维度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肯定学生的创意,并强调“促进民族团结,不在于口号多么响亮,而在于行动多么实在”。鼓励学生将方案中的金点子付诸实践,做民族团结的传播者、践行者。 板书设计:(中心)促进民族团结 (左侧)玩·感知→多元一体 (中部)研·理解→为何重要:国基、民福 如何促进:平等(基石)、团结(主线)、繁荣(根本) (右侧)创·行动→从我做起,知行合一 聚焦核心素养,深化“玩研创”实践———《促进民族团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