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了解下面这则发生在红河谷的藏民与英国人之间的故事,说说英国人画的是什么 ———第3章 地球的面貌——— 第二节 世界的地形 多种多样的地形造就了我们这个美丽的星球,今天让我们走进世界,了解世界地形。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山体部位(重、难) 2、学会判读坡度的陡缓(重) 3、能够区分山脊和山谷的不同(重) 4、归纳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学习目标 素养目标 1、区域认知: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认识区域的坡度起伏 2、综合思维:理解等高线绘制原理,用特征规律分析区域问题 3、人地协调观:了解等高线判读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地理实践力:通过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储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看地形图 俯瞰图 等高线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观察下列三种不同的地形图,结合课本50-51页,了解各自的优缺点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不同深浅的黄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白色表示冰雪,褐色表示高山 1、等高线的特点 观看视频,结合课本52页活动习题及图3-31,初步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等深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 1、等高线:陆地上 的连线。 2、等高距: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 。 4、同一地图上,等高距 。 5、等高线形状都是 海拔高度相同的点 相邻 相等 (同线等高) (同图等距) 相等 闭合的曲线 错 易错点一(同线等高) 400 100 600 易错点二(同图等距) 错 注意: 计算等高距时,要注意两个数值中有几条等高线 500 200 800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陡 密 缓 疏 观察等高线的疏密程度与坡度的关系。 2、等高线的坡度 A B 缓坡 陡坡 缓坡 陡坡 3、山体的不同部位 陡崖 山顶 鞍部 山谷 山脊 山顶 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 等高线弯曲,由山顶向山麓凸出 山谷 等高线弯曲,中由山麓向山顶凸出 鞍部 两个山顶之间的过渡部分 陡崖 等高线在陡崖处重合 陡崖 山顶 拳头呈现五个地形部位 鞍部 山脊 山谷 陡崖 请伸出拳头,仔细观察并讨论,如何利用我们的拳头来展示山体的五种地形部位 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表示地形方法判断甲、乙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 甲 乙 甲、乙两图均有错误。甲图中间低,四周高,不表示山顶;乙图虚线表示山谷。 凸向法:看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等高线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是山脊,反之,是山谷。高山谷低山脊 山脊与山谷的判断方法 山脊 山谷 150米 150米 900米到1050米之间 B 等高线稠密 山顶 山顶 陡崖 鞍部 山谷 山脊 山脊 课本52页 ① ② ③ ④ ⑤ 小结 1.图中山顶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 ) A.457米 B.400米 C.531米 D.398米 2.图中虚线表示的地形是 ( ) A.山谷 B.鞍部 C.山顶 D.山脊 3.图中序号所在地坡度最小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A D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5题。 D 课堂练习 有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3~5题。 4.图中的等高距为( ) A.200米 B.150米 C.100米 D.50米 5.图中甲山和E点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 6.图中所示小河F的流向大致是( ) A.自西向东 B.自西北向东南 C.自北向南 D.自东南向西北 C C C 本课结束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狄德罗 ... ...